|
采访组在阮坪村东头考察涧河。 |
|
采访组在官窑泉取水样。 |
|
采访组上山寻找“小天池”。 |
|
环保工作人员在“小天池”取水样。 |
|
“探访涧河”系列报道之一 绘制
李银刚 | |
■编者按
5月初,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对涧河、瀍河市区段进行新一轮高标准治理。引黄入涧、涧河截污,一度污水横流的涧河将重现百里清波,为美化古都环境加分。
涧河的源头在哪里?沿河水质如何?涧河治理将给市民带来哪些好处?即日起,本报推出“探访涧河”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饮水思源,绵延二百里的涧河,它的发源地到底在什么地方?
18日,本报邀请著名学者叶鹏教授、环保志愿者李学武、市环保局一名工作人员、新安县环保局两名技术人员,与本报两名记者一起组成“探访涧河”采访组,踏上征程。
踏征程
一路聆听涧河的历史
车上,76岁的叶鹏教授给我们讲起涧河的历史。他说,涧河发源于三门峡市陕县观音堂,全长104公里,流域面积1430平方公里,在汉魏故城东(瞿家屯村附近)汇入洛河。
涧河古称谷水。“洛阳八大景”之一的“金谷春晴”,便发生在涧河水畔。晋朝时的石崇别墅,涧河涓涓清流环绕其间,一代名媛绿珠曾常常在涧河边徜徉、在涧河中沐浴。清人武攀龙曾赋诗《金谷春晴》曰:“各园渺渺水悠悠,柳色花香满陌头。不是东风吹不散,春光尚觅石家楼。”
《史记·夏本纪》中提到洛阳“伊、洛、瀍、涧”四水;《书·洛浩》也有“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的记载。周灵王时,曾引涧河水灌农田、灌苑囿、济瀍水、入京都。涧河,自古便和洛阳人民生活密切相关。
阮坪村
这里涧河已断流四十年
18日10时,采访组来到陕县观音堂镇。镇政府退休干部白保堂介绍,观音堂镇位于陕县东部丘陵浅山区,地处渑池、宜阳、洛宁三县接合部,地形地貌可用“四山五岭一分平”概括。
历史上著名的“崤之战”就发生在观音堂镇附近的崤山。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刚去世,秦军便强行穿越晋国偷袭郑国,晋军在崤山险地设伏,几乎全歼秦军。直到今天,观音堂镇的农民在崤山耕作时,还不时能捡到青铜箭头。
在白保堂的带领下,“探访涧河”采访组来到经过观音堂镇阮坪村东头的涧河。涧河河道两边是笔直的杨树和如茵绿草,风光秀丽。不过,这里的涧河河道已经干涸,长满青草,但随处可见的鹅卵石仍然让人可以想见当年涧河的潺潺清流。
在河道边耕作的阮坪村农民陈六保说,过去涧河水很清,他小时候经常在河里洗澡、抓螃蟹、抓鱼。20世纪六七十年代,观音堂附近开煤矿,造成当地水位下降,涧河于1970年前后断流。
官窑泉
千年泉眼可是涧河源头?
从阮坪出发,沿涧河河道向西,在蜿蜒曲折的山间小道中步行1000多米,我们见到了官窑泉。
官窑泉位于观音堂镇官窑村高低错落的梯田之间,乍一看去像一眼井。“井口”直径约80厘米,从“井口”往下看,近两米深的地方就有泉水。
泉水清洌,只是水中有杂草,遮挡了视线,看不到底。
白保堂说,官窑泉过去是自然流淌的清泉,一年四季泉水清澈,从未断流。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开始,当地连续大旱三年,井水干涸、其他泉眼全部断流,只有官窑泉仍水量丰沛,观音堂镇好几个村的农民都到官窑泉打水。
新安县环保局工作人员刘林霞、赵国林严格按照环保部门相关规定提取了官窑泉的水样。经过科学检测和水样分析,刘林霞说,官窑泉的水质分析结果是化学需氧量(COD)指标为每升水10.0毫克,每升水氨氮含量0.217毫克,完全符合一类地表水标准。
看着清澈的官窑泉泉水,记者有些疑惑:难道这眼泉水就是两百里涧河的源头?涧河河道经过官窑泉后仍然向西北方向延伸,这应该说明:官窑泉只是涧河的源头之一,并非最初源头。
白保堂一拍脑袋突然想起,在当地文史资料上有这么一条记载:崤山余脉马头山是一个分水岭,从此处向东的河流叫涧河,汇入洛河;向北的河流叫涧底河,汇入黄河。
马头山莫非就是涧河的真正发源处?
“小天池”
山顶湖泊是涧河最初源头
白保堂说,50年前他曾经爬上马头山的山顶,那里有一个很大的湖泊,一年四季不会断流,就像新疆的“天池”一样,有人叫这个湖泊“小天池”。
马头山就在官窑泉的西北,高800米,是座石头山。
从官窑泉出发,车辆在山间小路艰难行进20多分钟,我们抵达马头山下,车辆无法再前行。白保堂说,马头山上荆棘丛生,乱石遍布,就连当地人也很少上去,他本人也只是50年前上过一次。
为探寻涧河的真正源头,我们决定步行上山,寻找“小天池”。
山上没有路,我们只能寻找坡度较缓的地方,拨开丛生的灌木一步步往山上攀登,荆棘划破了我们的衣服。
手足并用爬了半个多小时,采访组成员们个个累得大汗淋漓。此时,耳畔突然传来清脆悦耳的蛙叫声,且时断时续。凝神细听,蛙声来自山顶!
白保堂兴奋地说:“山顶有青蛙!看来‘小天池’里还有水!”
从山顶传来的阵阵蛙声让采访组成员倍受鼓舞,大家互相搀扶着,又用了10多分钟爬上了山顶。
马头山的山顶是一块较为平缓的坡地,我们迎着蛙声穿越一片灌木丛,一个湖泊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小天池”了。
“小天池”的面积和足球场大小相仿,中间约500平方米的地方有水,湖水清澈见底,湖面平静如镜。湖里长着不少芦苇和蒲草,绿油油的。我们踏着石块走进湖中采取水样,拍照。白保堂说,当地传说“小天池”是“蒜臼地”,看着不深,其实芦苇丛内深不见底,当地人很少在这里游泳、洗澡,一是怕水深,二是怕陷进湖中的泥潭。
市环保系统的3名工作人员均认为,河流发源地往往不止一个,观音堂附近的官窑泉、泛水泉和马头山上“小天池”都可以说是涧河的源头。但追根溯源,这个“小天池”应该称得上涧河的最初源头。
白保堂说,涧河从“小天池”至阮坪段虽然断流,但观音堂附近的丰沛泉水和地下水仍然在观音堂和渑池交界处汇成水流,向东流经渑池、义马、新安,最终流入洛阳市区,汇入洛河。
记者伏下身去,掬一捧“小天池”湖水送入口中,湖水甘洌可口。
采访组将从观音堂出发,一路沿涧河东下,探访渑池、义马、新安等地的涧河水质以及两岸历史传说、风土人情,请读者留意后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