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滑城遗址
(资料图片) | |
邙山山口可吞剑,一寸黄土一寸血!
洛阳乃兵家必争之地,历代战役颇多。今起《经典洛阳》推出“洛阳历代战役”系列文章,以飨读者。
在洛阳历代战役中,“秦军灭滑国之战”看起来最为滑稽。秦军原计划偷袭郑国,但走到偃师时露馅儿了,秦军索性不去了,顺手灭了偃师境内的滑国,这正应了一句歇后语:放羊拾柴火——捎带儿。
滑国在哪里呢?其国都就在今偃师市府店镇。这里与巩义市鲁庄乡毗邻,也与登封市北部一带乡镇接壤,附近有一条滑城河。
滑国依山傍水,南有
辕关,北通古洛大道,是东南地区通往洛阳的必经之路,遗憾的是它太小了,夹在周、郑、卫、晋诸国之间,小国寡民,常受大国欺负。滑国原来依附郑国,后来投靠卫国,结果招致郑国兴师问罪,不得不重新依附郑国。
依附就依附呗,这也没啥,即便在今日之世界,不也有一些小国家依附美国吗?古往今来,大国都有附属国,附属国在大国的庇护下,日子也能过得去。但有一点,一旦大国之间开战,小国就可能被敌对国捎带着灭掉,当年的滑国就是如此。
公元前627年,强大的秦国已经灭掉几个小国了,正睁大双眼,想着再打哪个国家呢。正巧,郑国的老国君死了,政坛刚刚换了届,政局不太稳,正是灭掉郑国的好时机,秦国国君就任命孟明(名视)为主帅,率兵车300乘,出兵袭击郑国。
可是,军队还没有出发,秦国老臣蹇叔就哭开了,他反对出兵袭郑,理由是劳师远征,千里偷袭,路上要穿过晋国、成周、滑国等地,等到了郑国,早已精疲力竭了,不容易成功。再说了,军队远行千里,行踪怎能避人耳目,意图早就暴露了!
秦军还是开拔了,蹇叔的儿子也在队伍里。蹇叔哭着说:“你们都将战死呀!呜呜……”幸运得很,秦军一路过崤山、过洛阳,都没遇到什么麻烦,走了几个月,就走到滑国境内了。
前面说了,滑国地处交通要道,南来北往的商人都要经过这里。秦国军队到来后,滑国不敢怠慢,既不敢打听秦军的意图,也不能失东道主的风度,便允许秦军在这里歇歇脚,让军士打个尖、战马吃吃草,吃饱喝足了好上路。
说来也巧,郑国有一个商人,名叫弦高,正赶着一群牛来洛阳贩卖,他发现秦军要袭郑国,爱国之情就发酵了。他一边派人奔告郑国,提醒国内赶紧备战,一边选了12头肥牛送到秦军大营,对秦军统帅孟明说:“我是郑国派来的,我们国君听说您率兵到我国来,就派我送些薄礼慰劳将军,礼物不多,不好意思,请多多包涵!”
说罢,他献上12头肥牛,还有4张熟牛皮。孟明一听大惊,思忖道:“我军一路秘密行进,郑国怎么这么快就知道了?”他问弦高:“你为啥只带了礼品却没有国书?”弦高灵机一动,说:“听说贵军是轻骑部队,行动迅速,我就先来迎接,国书马上就到了。”弦高看孟明还有疑虑,又说:“我来时国君交代,若贵军要住下来,尽管我们的物资不多,也照样供给你们;若你们要开拔,我愿在贵军出发前替你们守夜,做些安全保卫工作。”
这些话让孟明摸不着头脑,他命令部队在滑国暂驻,暗中派人去郑国打探消息。
郑国国君接到弦高的信息后,赶紧部署军队迎战,又对秦国原本住在郑国的几名将军下了逐客令。这几名将军原本是为秦军做内应的——这表明郑国早有准备了。孟明很忧虑,袭郑决心动摇了:若孤军深入,一无内应,二无后援,很可能凶多吉少,干脆不去了!
可是,他又想,就这样回去吗?有点不划算啊!奔波了这么长时间,军需品耗去许多,而且士兵都憋着一股子劲儿,不打一下可惜了!得!我看这滑国是块嘴边的肉,没有防备,国家小,兵力也弱,顺便灭了它算了!就当是练兵,回去也好有个交代。
于是秦军以怨报德,对招待他们的滑国开战了。孟明很狡猾,没有立即进攻,他装作参观滑国都城的样子,到处察看地形。他发现滑国都城附近是一片平地,东北和东南环山,再往西北方向走,便是洛阳盆地了。他还发现在那片平地两侧有滑城河与府店北河,两河之间为一长靴形的台地,这种地形适合从三个方向进攻。
于是秦军在孟明的指挥下突然发动进攻,兵分三路,各由孟明、西乞术、白乙丙率领,一举灭掉滑国。滑国国君逃亡,奔向翟地。秦军大肆掳掠,将钱粮玉帛席卷一空,班师回朝了。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秦军袭郑灭滑之战”。这个战例给我们三点启发:第一,作为任何国家的公民,都要像弦高那样爱国,在国家安全受到威胁时,要利用现有条件,尽可能地为国家消除隐患。第二,秦国大将孟明机动灵活,善于根据战时条件变化,迅速作出决断,为胜利奠定基础。第三,滑国的政治家和国民均无防范意识,不懂得“不可与虎狼之师为伴”的道理,集体麻痹大意,导致亡国。
滑国的集体无意识,使其永无复国的可能。到如今,数千年风雨既过,在偃师南部这块土地上,只留下“古滑城”遗址和当时观测天象的“烟雨台”,其经验教训真是令人感慨啊。
当然,这支秦军也没落什么好下场。他们灭掉滑国的消息被晋国知道了,而他们班师回咸阳,必然要路过崤山,晋国就派5000名将士在一山谷中埋伏。秦军到了那里,山道越走越窄,车马不能通行,晋军点燃木柴,从山顶推下礌石,秦军将士有的被烧死,有的被砸死,有的被杀死,几乎全军覆没,孟明等三名大将军束手就擒。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战争的多变和残酷从中可见一斑。这正是:秦军袭郑驻滑国,弦高退敌智谋多;滑国被灭缘懈怠,秦军覆亡唱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