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气候逐渐变凉爽。不过,立秋之后暑气一时还难以完全消散,仍然会比较热,所以民间有“秋老虎”的说法。
营养要均衡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的消耗也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时候,人们可以根据这一季节的特点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而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
据《素问·脏气法时论》中记载:“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泄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泄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味之品以及辛辣、油炸、干燥的膨化食品等辛味之物,适当多食酸味果蔬以助养肺。
《金匮要略》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所以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如番茄、柠檬、草莓、乌梅、葡萄、山楂、菠萝、芒果、猕猴桃等酸味水果,能止泻祛湿,且可以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增进食欲。限制粗纤维的食物与刺激性强的食物的摄入,以保护肠黏膜和肠道功能;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可以服用具有健脾补胃功效的莲子、山药、扁豆等食物。
贴秋膘别贪食
立秋之后,人的脾胃功能逐渐恢复,比起夏季食欲明显好转,所以立秋后也是贴秋膘的好时候,但秋季也是体重增长最快的时候。所以肥胖者、要控制体重的人这时要注意节制饮食、适量运动,以免体重增长过快。
此外,由于夏天人们常食冷食,脾胃功能有所下降,如果一入秋就大量进补肉食,会加重肠胃负担,容易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厌食、腹泻等症状。因此,不妨先补充一些有营养、易消化的鱼、蛋等,给肠胃一个调整适应期。
另外,入秋后人体抗病能力减弱,如果不注意会容易发生腹泻,婴幼儿等腹泻的易感人群要特别注意防范。我们在秋季除了要注意调节饮食外,还应该趁着秋高气爽的好天气,多进行户外锻炼。
(据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