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4版:洛阳·城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花馍:淡淡的面香,浓浓的年味
腊月二十七 咱给孩子“剃精精儿”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11 年 1 月 31 日 星期    【打印】  
腊月二十七 咱给孩子“剃精精儿”
□记者 程奇 实习生 张晓晨/文 记者 赵朝军/图
  记者(右)为理发师打起了下手。
  “二十七,剃精精儿”——昨天是腊月二十七,按照洛阳人的风俗,是剃头、美发的好日子。昨日10时,记者前往老城区乡范街的波浪湾美发店,拜理发师傅尚亮为师,过了把理发师的瘾。

  过年理发,讲究可不少

  每年这个时候,大街小巷的理发店,都挤得满满当当。尚师傅不足7平方米的小店,居然有10个人在排队,门外还有不少家长带着小孩在焦急地等待。

  “今天咋恁多人哩?平时,我一天最多给10个人理发;今天,从早晨到现在,都有25个人了吧……”老家在驻马店的尚亮师傅2010年来到洛阳做生意,这样的“火爆”场面,他以前很少见。

  “‘二十七,剃精精儿’,孩子在腊月二十七理发,就会越来越聪明。腊月剩下的几天不能理发:二十八,剃憨瓜,二十九,剃信球儿,不吉利啊……”居民王海霞笑着说,正月一个月,更不能剃头,剃头会“死舅”。她的话,让旁边的大人、小孩都有点紧张。

  “正月不理发,不是‘死舅’,是‘思旧’,大家传错了!”居民郭志强笑着解释,古代中国人都留全发,没有理发的习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有所损伤”,否则就是对父母不孝。到清朝,朝廷弄了个“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男人前额剔光,后面留辫子。汉族人心里不服,就约定正月都不剃头,是为了纪念汉族留全发的老传统。

  郭志强“正本清源”的一番讲解,让等待理发的人听得饶有兴致。

  给小孩子洗头,更需要耐心

  理发,是个技术活儿,尚亮忙得没空教,我一时半会儿也学不会,就负责给客人洗头、吹风,给师傅递工具。

  昨天理发的顾客,很多都是小孩。给小孩洗头,可不是个容易事儿——水热一点、凉一点,孩子哇哇大哭;即使水温正好,不少孩子也会因紧张而哭闹。

  我刚当学徒,是个“菜鸟”,不像资深理发师那样会哄孩子,一时间手忙脚乱,满头大汗。后来,在师傅的指点下,我这个学徒学会了几招:“手上温柔”——耐心细致、轻手轻脚,尽量照顾小孩的心情;“嘴上抹蜜”——想方设法夸孩子、哄孩子、鼓励孩子。

  一番耐心尝试后,孩子们温顺起来,我心里也乐开了花。

  耐心细致,理发师的诀窍

  我作为学徒工,需要把客人湿漉漉的头发吹干。我本以为,用电吹风吹头发,简单不过,谁知我拿着吹风机,对着顾客的头从上往下刚吹了两下,顾客王海霞就开始“抗议”:“你会不会用电吹风?”

  “用吹风机吹头发,要从下往上吹,这样能把发根吹干;每次吹风,电吹风要与头发呈45°角,这样顾客最舒服,热风也不会灼伤头皮。”尚亮笑着“传经送宝”,服务行业其实没啥诀窍,耐心点、细致点就行了,时时处处都替顾客着想,啥都能干好。

  15时30分,顾客稍微少了一些,一直忙个不停的尚亮这才赶紧喝了口水、啃了点面包。

  “快过年了,看着大家的头发在我手里变得更有型,我觉得挺有成就感的。”尚亮笑着说,走了那么多地方,洛阳人这种“二十七,剃精精儿”的风俗,他还是第一次见。“我觉得很温馨,也很有教育意义,符合中国人望子成龙的心理。这种符合中国人心态的民俗,永远不会过时。”尚亮若有所思地说。

3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