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近日,一则小儿退烧药“尼美舒利”存在巨大不良反应风险、有上千例不良反应以及导致小儿死亡的消息,引起家长广泛关注。2月18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给媒体的回复中表示,从目前的不良反应监测来看,未出现异常情况,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正在组织专家对其安全性做进一步论证。(2月20日《半岛都市报》)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专家的说法,该药的不良反应并非来自药物本身,而是使用不当。药物本身是厂家的问题,使用不当是公众的问题,这就一个大脚把球踢到了公众脚下。但问题的关键是,作为一种处方药,为什么“尼美舒利”在市场上随处可见?为什么患者可以轻易购买?不要责怪公众缺乏专业知识,不要怪药店利欲熏心,如果每一名公众都有精深的专业知识,每一个商家都有高尚的职业情操,那也就不需要主管部门、不需要监管机构了。
其实,此番“尼美舒利”风波源于去年11月26日在京举办的“北京儿童用药安全国际论坛”。之所以风波再起,是因为专家在会上对“尼美舒利”安全性的担忧近期被央视曝光。“尼美舒利”的背后,涉及众多家庭,可谓与民生息息相关。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何不主动而为、早一点回复?“未出现异常情况”,“进一步论证”……这样的回复内容似乎并不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和论证,完全可以早一两天甚至早一两个月公布。风波乍起,方才回复,显然姗姗来迟。
故而说,针对“尼美舒利”的疑虑,不因这一回复而平息。最终走向如何,公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