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目前在中小学生中比较普遍,如何让孩子远离厌学成为不少家长的心头大患。
初中一年级还名列前茅的雪莹,初二突然对学习不感兴趣了。她母亲对此非常不解,在孩子的耳边反复说知识有多重要、学习有多重要,这时候孩子会反唇相讥:“学习好有什么用?那么多大学生不是都找不到工作吗?”
眼看着一个不错的苗子,就这样日渐偏离学习轨道,雪莹的母亲寝食不安,只好求助于教育专家贠劲松。
与雪莹进行了一番谈话,贠劲松发现,雪莹对学习非常反感,挂在嘴边的两句话是“天天学,想不烦都难” 、“学好了也没用”。雪莹的错误认识,来自外地的表哥,表哥的作业总是比雪莹少,还常常跟她说美国和新加坡的学生都没有作业。面对日益繁多的作业,雪莹产生了厌恶感。她还从报刊上看到,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于是她给自己找了逃避的借口——既然学好要费好大劲儿,而学好也没什么用,当然不用学了。
贠劲松意识到,雪莹厌学的根源在于对学习的错误认识。只要纠正了雪莹的错误认识,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
贠劲松请雪莹以“有助于成功的品质”为主题画一幅画。雪莹画了一本书,她解释说,一个人要有知识才能做大事。通过和老师的交流,雪莹认识到,虽然有的人没有学历,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热爱学习,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充实自己的头脑,是每个成功人士必备的素质。另外,她知晓美国和新加坡并不是人间天堂,只是我们没有身处那里,不能全面地了解。
看着雪莹瞪大的眼睛,释然的神情,贠劲松知道孩子的认识问题解决了,下一步提高学习成绩只是时间早晚的事了。
最近,初一学生小建的家长发现,孩子对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差,始终打不起精神,书本上总是干干净净的,一点听课的痕迹都没有。他的老师也反映,上课时小建总是无精打采,提问的时候,连老师讲到哪里都不知道,整个心思都不在学习上。
贠劲松分析认为,有两个原因造成小建厌学:一是目标不明确。小建的家庭条件较好,有什么要求,爸妈一般都能满足。所以小建觉得学习上差不多就行,没有必要太下工夫。二是方法死板。从进入初一后,小建从来没有考虑过学习要咋样才能更快更有效,只是机械地学习,让背就背,让写就写,对取得什么结果无所谓。由于成绩“跟不上”,小建便丧失了信心。
贠劲松一方面从目标和动力方面下手,除了让小建进行一系列自我测试,还让他学习人群分类对比、80/20法则等内容,激发小建的成功意识。在此基础上,她进一步教会小建制订具体和可操作性的目标与计划,通过自我审视来修正计划及执行情况。
另一方面贠劲松对小建的学习方法进行修正。她用专门的注意力训练表格让小建反复训练,提高自身的能力;逐个讲解各门功课的方法,如何利用图片钩子法记忆词语,如何用脑状图总结所学知识结构,如何恰当掌握自己的效率节奏安排学习,记录分析自己的生物钟,在高效率的时间安排最重要的学习内容。小建吃惊地发现,原来除了死记硬背,学习还可以有这么多方法。
由于有了学习目标,又有了灵活的学习办法,小建的成绩渐渐提高,得到的表扬也多起来,小建的兴趣就这样被挖掘出来了。
贠劲松最后说,引起中小学生厌学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学校的课程多,考试多,作业多,容易诱发学生的厌学;父母的教育方式不当,期望值过高,不良行为的影响等,也会造成学生厌学;还有由于学习生活单调,又缺乏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再加上贪玩,被网络、电脑游戏所迷惑等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而造成的厌学。每个孩子失去学习兴趣往往有各自的原因,只要认真找到源头,对症下药,一定能找回孩子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