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生命都是一个个体,虽然孩子的生命是父母给的,但父母并不能代替孩子地成长,也不可能让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长大成人。
然而,生活中有许多父母忽视了孩子的独立性,希望孩子的言行举止能像自己想象得那样,如果有出入,就是孩子的错,如果孩子有反抗,家长就会动怒,并备感伤心失望地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我所说的、做的都是为你好,你知道不知道?”
哪个家长所说的、做的一切不是为了孩子好?但这样的爱是不是有点过于霸道、自以为是了?孩子如果完全没有自我地成长,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
乖儿子不见了
萌萌(化名)13岁,上初二,他最近让妈妈颇感头疼。萌萌妈妈说:“儿子以前很乖,我说什么他听什么,可最近变得非常奇怪,只要我一开口说话,他不是冲我大吼,就是扭头冲进自己的房间,重重地关上门,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
原因出在哪里呢?萌萌妈妈找到了教育专家王华栋咨询。王华栋约见了萌萌,经过交谈真想大白。
萌萌的妈妈对儿子的爱让他没有了自由。萌萌挤牙膏,她会站在身后告诉他,不能从前面挤,也不能从中间挤,一定要从后面挤;萌萌系鞋带,她也要干预,必须系成她喜欢的形状;萌萌写作业,个别字写得不太好,她二话不说,撕掉让他重写;就连萌萌的发型她也要管,只能是寸头,20天理一次发。
上初中的孩子已经有了爱美之心,开始在意异性对自己的关注,每次萌萌理完发进教室,总能听到有女同学的笑声和议论声,这让萌萌觉得非常难堪。前两天,萌萌妈妈又催他去理发,萌萌终于爆发了,和妈妈大吵一架。
在和萌萌接触的过程中,王华栋发现,萌萌整个人显得非常沉闷,对学习没有兴趣,缺少少年时期孩子应有的活力。
让孩子自己过河
王华栋说,萌萌由对妈妈的唯命是从到有反抗行为出现,包括对学习、生活没有兴趣,是因为他一直在被动地成长,没有主动去探究世界、感知生活的机会,对生活缺乏激情。
第三次和萌萌见面时,王华栋让萌萌叫上了他的妈妈。萌萌给他妈妈复述了《小马过河》的故事。讲完后,萌萌问妈妈:“妈妈,如果你是小马,你准备怎么过河?”妈妈不假思索地回答:“我自己下水去试试呗。”
老马有生病的一天,小马必须学会自己过河。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家长不仅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爱,还要给予充分的自由,给他自己过河的机会。
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孩子不可能没有麻烦、不犯错误地长大,家长应敢于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
孩子成长的路上,不可避免要出差错,家长应学会尊重孩子,而不要讽刺孩子。比如,家长不让孩子在台阶上蹦来蹦去,孩子坚持要蹦,结果摔了一跤,这时家长千万不要恶狠狠地说:“看看,不让你蹦,你偏蹦,现在摔跤了吧?”
孩子通过摔跤,认识到在台阶上乱蹦的危险性,以后自然不再去冒险,比家长多次警告他不能在台阶上乱蹦的效果要好得多,成长的一部分经验需要在摔跤中积累。
自由成长是相对的,孩子还是需要在父母的引导下健康成长,遇到问题时要主动与父母沟通,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结合父母的意见,找到问题的最佳解决办法。
如果双方找不到恰当地交流方式,可以咨询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