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关帝文化的传播与崇拜。
“2011海峡两岸关公文化论坛”昨日在我市举行,来自海峡两岸100余家关庙的2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弘扬关公文化,促进两岸交流”的主题,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关公文化的历史演变和社会功能,记者从中提取了一些精彩观点。
关帝文化由北向南传播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关公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胡小伟认为,关公信仰在台湾的传播始自明朝郑成功时期,盛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
福建省漳州市政协常委、东山县政协副主席刘小龙认为,关公文化是以东山为中转站走向世界的,东山是关帝文化从中原走向世界的“码头”。东山关帝庙有600年的历史,其声名早已远扬海外。现在,台湾1000余座大小关帝庙和闽南、粤东及海外部分的关帝庙都尊东山关帝庙为“香缘祖庭”。
现代人需要精神食粮
中华关圣文化世界弘扬协会理事长黄国璋认为,在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类精神家园的“荒漠化”,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和复兴显得越发重要。弘扬关帝文化和关公忠义仁勇的精神,对打造人们精神家园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如果还有明天,你要如何装扮你的脸,如何说再见……”台湾环球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中心副教授陈顺义发言时,用一首歌曲作为开场白。他说,关公文化及后人关于关公的著述特别强调“知行合一”,即每个人要有真性情,他希望“生命教育”经过有心人的倡导,能受到更多人的重视。
台湾高雄师范大学经学研究所硕士刘昆诚认为,关公文化具有从“圣谕”到“神谕”的演变,希望现代人能够利用关公的道德力量促进解决一些社会问题。
让关公文化的弘扬常态化
谈到关公文化的弘扬,胡小伟认为,传承关公文化固然重要,但传承方式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让庆典活动由节庆化转向常态化,利用关公精神的忠和义、国与家的内涵,提升社会的道德感。
他同时强调,让关帝祭祀活动由节庆化转向常态化,不能只在每年一个或几个特殊的时间点,让人们接受关公文化浸染、教育,而应让这种文化深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只有建立了这种长效机制,才能真正让关公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