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小落发为僧,19岁即离开家乡四处游学求法;在交通困难的1400多年前,他用17年时间只身游历了中亚、西亚和南亚次大陆的百余个国家,又用19年时间译出佛经1300余卷。如今,他作为中国的“世界历史名人”已家喻户晓。
值第四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玄奘故里偃师召开之际,本报记者专访国内外多位专家学者,拨开文学、影视作品中的“演绎”云雾,为您还原一个真实的玄奘。
走向世界的“法门领袖”,他从哪里来?
在如今的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有一个古朴的二进院落,常年有游客来此瞻仰拜祭。据陈河村村支书陈小顺介绍,院里那间东厢房就是当年玄奘出生的地方。
中国玄奘研究中心副秘书长董煜焜说,玄奘生于隋文帝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俗名陈祎。据《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记载,玄奘的出生地在“洛州缑氏县东南凤凰谷陈村,亦名陈堡谷”,就是现在的偃师市缑氏镇陈河村。
浩瀚的玄奘文化与精神,到底是什么?
董煜焜认为,玄奘文化的内涵以佛教文化为核心,包含了地理学、历史学、宗教学、哲学、翻译学、文学、语言学、外交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
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佛教文化研究专家刘立夫认为,玄奘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成就可归为两个:一是佛经的翻译,二是创宗立说。在中国佛教翻译史上,玄奘被列入“四大翻译家”,他开创了中国译经史上的新局面;他创立了佛学唯识宗,在中国佛教诸宗中独树一帜。另外,他还是一位世界性的文化沟通者和传播者。
著名学者黄心川将玄奘精神归纳为:真诚向外国学习、勇于开拓的精神,历尽千难万险、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不慕名利、造福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虔诚不懈、寻求真理、攀登学术高峰的精神,融汇教内外各派的认同、宽容精神。
西北大学教授、宗教文化研究专业博士生导师李立安说,玄奘精神延续到现在,已具有极强的现代意义,影响着当代社会的发展,“我们这个时代,离不开玄奘不断进取的好学精神、热爱真理的创新精神、面对困难勇于承担和百折不挠的英勇献身精神。同时,玄奘热爱祖国的故土情怀和淡泊名利的超脱精神也让当代人感动”。
他是怎么影响世界的?
在印度学术界,长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没有玄奘的记载,重建印度古代史是不可能的。”这无疑突显了玄奘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
董煜焜认为,玄奘西行一路求学,向西方各国介绍中国文化,极大地促进了亚洲各国的往来。后来,中印两国互派使者、正式建交,这是国际交流史上的重要事件。玄奘所著《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7世纪中亚细亚地区的重要文献,对重建印度古代史具有重要意义。
还有学者认为,玄奘精神对泰 国和日本的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都有深远影响,“这是一种奇迹、一种精神,将永远激励和鞭策世人续写新时代的历史,推动社会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