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小孩子“过十六”的乐趣有两个,一是荡秋千,二是玩花灯。 |
|
春节一过,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兴高采烈地把元宵节接过来了。
在老家偃师,元宵节不叫“元宵节”或“正月十五”,而是叫“过十六”。
童年时,在老家“过十六”是仅次于“过年下”(春节)的第二大节日。彼时,家里的大人们要在正月十五这天炸油货、蒸馒头、碾米面(将小米炒熟后再放到石碾上加工)、煮黄豆,等按部就班地将这些事务全部忙完,“过十六”的东西也就准备得差不多了。要真正平心静气地享受这个节日里特有的乐趣,只有等到第二天——正月十六了。
“糊涂茶”是奶奶在“过十六”这两天亲手做的饭食。正月十五的上午,奶奶已将做“糊涂茶”的原料——一种特制的米面碾好,于是,这两天中午的饭锅里准飘着“糊涂茶”的香味。说是“糊涂茶”,我现在回想起来,它其实跟街上卖的油茶差不多,但不如街上的油茶用料讲究,只是那时一年才能喝上一次,所以感到香气浓郁,味道也特别醇厚。乡下人实诚,好东西总要先给各方神灵敬上一碗。先焚上一炷香,再毕恭毕敬地盛上一碗“糊涂茶”,之后双膝着地磕上三个头,再退后几步稍等一会儿,神灵及列祖列宗都敬上一遍了,才是自己安心享用的时刻。
我们小孩子“过十六”的乐趣有两个,一是荡秋千,二是玩花灯。
每逢“过十六”,家里的大人和村子里的长辈们便会在一片开阔地里扶起一挂或几挂秋千,欢闹的孩子们或一个或两个或是三个,爬到秋千上双腿用力地荡来晃去,一边听着耳边呼呼的冷风掠过,一边细细地感受着这特别的刺激,那滋味简直就像现在坐公园里的“过山车”。受孩子们的感染,不少大人也会跃跃欲试,争相过一把秋千瘾。于是,整个村子都笼罩在节日的欢声笑语里。
再说玩花灯。这应该是元宵节里夜幕降临后的“压轴节目”了。手上提一盏被红蜡烛映照得晶莹剔透的纸灯笼,在正月十五和十六的夜晚游走在村子的石板路上,当是那两天里小孩子们最得意的事情。小伙伴们互相比着谁的花灯最亮,谁的花灯图案最美,或排成一行,或三五个扎堆成群,秉灯夜游,真是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