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 崔宏远 摄 |
| “花自如雪” 摄 ② |
| ③ “自由自在1122” 摄 |
| ④ “佛du” 摄 |
|
《大学》《论语》《中庸》、唐诗名句……校园的墙壁上,国学经典镌刻其间。沿甬道向前,看字画相映成趣,诗词首尾相连,文化气息扑面而至……
10月30日,记者和洛阳网教育在线的网友一起,来到瀍河回族区东关回民小学,一起感受这里的国学经典教育。
国学经典教育更像是“土壤”
瀍河回族区东关回民小学始建于1822年,学校前身为东关清真寺所办的“清真义学”,新中国成立后改成了现在的校名,这个学校算起来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学校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很适合开展国学经典教育。”该校校长赵萍说,学校的位置也得天独厚,和洛阳民俗博物馆比邻而立,距“孔子入周问礼至此碑”也不过百米之遥。“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正是想让更多的学生知道,他们身处其中的这座城市和这所学校与众不同的文化特色。”
赵萍说,国学经典教育更像是“土壤”,它能让学生把根扎得更深,为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们爱上国学经典
舞台上,情景剧《孔子入周问礼》正在上演。(如图①)舞台下,学生们捧着《论语》大声诵读。(如图②)
“诵读是一种形式,通过读和背来学习国学经典,对孩子们来说是比较好的形式。”赵萍说,诵读国学经典,能让学生们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养性、养正,他们的修养和素质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为了能让学生们爱上国学,乐读经典,学校还创设了“智慧读”体系,通过把经典阅读活动课程化、国学经典具象化、建立班级“国学图书馆”等措施,为学生创造学习国学的条件,让学生乐于接受和学习传统文化。
各班每周的班会上,“国学经典故事会”是学生们最喜欢的活动。(如图③、图④)赵萍介绍,每个学生都可以走上讲台,把自己读懂的国学经典用故事的形式为大家讲述,大家一起学习,“这样就增加了趣味性,也加深了学生们对国学的了解和再次学习的兴趣”。
此外,为了营造学习国学的浓厚氛围,学校还充分利用校园红领巾广播站、橱窗、板报、情景剧等形式,从说、写、表演等多个方面来拓展、深化国学经典教育,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更加热爱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学习国学经典需持之以恒
学习国学经典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吗?
“活动推行初期,一些家长总担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会下降。”赵萍说,家长的担心和疑虑随着活动的开展逐渐消失了,因为他们发现,自己的孩子行为习惯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学习也更加主动了,学习成绩不但没有落下,反而有进步了,“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家长愿意和孩子一起学习国学经典了,这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育不能投机取巧。”赵萍说,学习国学经典需要持之以恒,还要结合多种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养性、童蒙养正、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