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继续介绍洛阳近代商业的发展情况。
绸、布两业是洛阳商业中的重要行业。乾隆年间,潞泽商人经营的绸布业商号、作坊有130余家,修建潞泽会馆的捐款90%以上出自其中;陕西商人则以经营棉布业者为多。道光年间,洛阳有西安、同州两府商人开设的布铺40余家。嘉庆二十(公元1815)年,洛阳地方政府曾为该城的绸、布商铺重新规定税额:“梭布铺一家,每年纳老税银七两六钱五分;绸缎铺一家,每年纳老税银七两二钱。”按春秋两季缴纳。以绸缎、梭布铺共100家计算,此项税收已有700余两白银。可见,绸、布两业所纳税银,无论对于河南府还是洛阳县来说,都是一笔不小的税收。
“潞绸”是山西著名的丝织品,与汴绫、临清帛幔同为北方丝绸名产,向洛阳输入的绸缎中可能有一部分来自潞泽商人的家乡。不过清代潞绸产量十分有限,洛阳市场上的绸缎主要应是从江浙等南方数省输入的。聚集于洛阳的绸缎布匹并非仅供本地消费,其中有相当一部分转销到陕甘两省。
洛阳市场上的棉布更多来自河南本省以及相邻的湖北省。河南的棉布产区主要在黄河以北的河南、怀庆两府,如孟津、孟县、温县等都是棉布产区,尤以“孟布”有名气。洛阳本县也产棉布,还有棉线、棉带、锦布、印花布等纺织品。
“杂货”和“广货”也是洛阳商业中的重要行业。“广货”即广东出产的货物。潞泽商人经营此业者有20余家,其他商人从事此业者可能更多;“杂货”涵盖范围甚广,包括茶叶、纸张、瓷器、糖、酒、果品、香料、烟草、药材、皮毛制品等。
洛阳本地也多产皮毛产品,如皮衣、皮裤、皮靴、毡帽、毡袜等。
棉花是洛阳及河南府输出的大宗商品之一,主要销往陕甘两省。1870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关于河南及陕西的报告》中记述:“河南府地区主要贸易品为棉花,此间各种输入品主要是由出售棉花支付的。据说棉花的买卖终年不断,(洛阳)城内的交易额每天平均1万两白银,主要是输往陕西和甘肃,输往山西及湖北的数量较小。”
油料也是洛阳输出的重要商品,有麻油、草麻油、菜籽油、红花籽油、芝麻油等数种,“土产至广,邻省资之”。榨油业是洛阳重要的手工业,在乾隆年间,仅潞泽商人开设的油坊就有50余家,全城油坊的数量可能更多。
以上是依据会馆碑刻资料对清代中叶的洛阳商业进行的考察。从山陕商人所建两座会馆的创建、重修过程可以推论,洛阳商业的兴起约在康熙年间,清代中叶达到鼎盛。清嘉庆、道光年间,聚集于洛阳的山陕两省行商、坐贾当有千家,如果加上其他省份的商人,为数更众。
经销绸缎、布匹、杂货是洛阳商业中最重要的行业。洛阳不仅是河南府的商业中心,同时也是陕甘地区与中原及南方各省商品流通的重要通道。洛阳输入商品以绸缎布匹及南方杂货为大宗,其中相当一部分转销西北;洛阳本地向西北输出商品以棉花为大宗,向南方输出的商品主要是西北所产皮毛、药材、水烟等。
秦晋两省与洛阳相邻,故洛阳商人以此两省的居多,其中又以潞泽商人实力最强。据潞泽会馆的集资金额折算,乾隆年间,潞泽商人的年经营额为240万两白银,嘉庆道光年间可能还有增长。其间,山陕会馆的重修共集资2.5万两白银,同样以1‰的抽厘率,按25年平均计算,折合年经营额100万两。此外,在洛阳的经商者当不止这两省商人。参照周口等地的商业规模,初步估计,清代中叶洛阳商业的年经营额有四五百万两白银。
(摘自《洛阳这百年》 紫城 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