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便跳,太“嗨”了 |
|
□记者 崔晓彧 文/图
6日上午,在市实验小学排练厅内,多媒体仪器中播放的乐曲时而轻柔婉转,时而动感十足。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伴着音乐或舒缓晃动,或激情摇摆,他们全凭自己感悟尽情挥洒。我国著名舞蹈家、舞蹈教育专家、北京舞蹈学院前院长吕艺生与助手屈红梅专程到孩子中间,就将舞蹈教育引进课堂等问题,与广大师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舞蹈进课堂 孩子随便跳
老师不作知识性的交代,没规定条条框框,学生只需听着音乐,自由发挥,随“感觉”舞动。您见过这样的课堂吗?6日11时许,市实验小学四年级的30多名学生有幸“尝了鲜”。
在这堂体验课上,屈红梅当起“引导者”的角色。“好的,孩子们,春天里,微风拂柳;暴风中,柳条狂舞;丝丝细雨打在柳枝上……”她一边选择乐曲,一边设定各种情景。没等话音落地,演绎“柳条”的孩子们就做出了各种动作。即便是表现同一种情景,有的“柳条”姿势优美,有的“柳条”略显病态,动作很丰富。
吕艺生说,这堂课不再以老师教、学生学为重点,而重在教师的设计引导、激发创新上。比如说,可以让学生适当掌握一些基础的舞蹈动作,然后把他们分成若干组,自由表演。如此一来,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舞动起来了,更重要的是,他们所展示的“舞蹈作品”完完全全是自己的“原创”。
其实,早在2006年,吕艺生就与相关院校的几十位教师一起,在北大附小、八一中学、景山学校等学校进行实验。几年来,他们一直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探索新型课程。
去年年底,北京素质教育舞蹈课现场会传出消息,北京市已经将舞蹈教育引进了中小学课堂。
市实验小学音乐老师朱军霞说,这样的教学方式的确有着明显的优势。平常的教学活动显示,对小学中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体验和参与是很重要的。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孩子们尽情地释放自己,这是千金难买的。
那么,真正的“体验者”觉得怎么样?10岁左右的关晶晶、张思妍和同学们争着表演,就连平常不太喜欢舞蹈的男孩王梓也是“全身总动员”,跳得满头大汗。孩子们说:“太过瘾了!”
推广舞蹈教育 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这样的课程尽管优势显著,不少人心中仍存在一些质疑。孩子是开心了,可光这么“瞎玩儿”也不是事儿啊!
这样的方式真的只是让孩子“瞎玩儿”吗?市实验小学校长潘文武不这样认为,他说,该校不少老师曾到外地观摩交流,在上海、北京等地,舞蹈教育已经较大程度地融入学校的日常教学。老师们普遍反映,这种方式能把孩子们的感官能动性最大程度地调动起来,将对其学习及各方面素质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而学生家长张华云看到自己孩子的现场表现后,由衷地说,这堂舞蹈课给孩子带来的快乐,她感同身受,对这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方式表示赞同。
听到家长的想法,吕艺生感触颇多。他说,其实,对一个国家来说,应该普及舞蹈教育。在西方国家,舞蹈教育也是一种文化教育。舞蹈是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上舞蹈课更多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修养。目前,我国的舞蹈教育基本上属于早期专业型教育。家长对孩子倾注很大的心血搞专业训练,这样做的目的大多是希望孩子将来成为一名舞蹈家。这种方式无异于一种纯粹的职业型教育,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广大师生和家长应该认识到,在中小学开设舞蹈课程,对学生左右脑的同步开发非常有益。目前,在北京,进入中小学课堂的舞蹈课是一周一节,每学期约有18次课。吕艺生说,他们也在积极赴各地进行调研,希望这种教学方式得到更好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