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绘制
闵敏 | |
本报发起的优质“小微”征集活动开展1个多月以来,陆续收到百余家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情况表。许多商家对本报搭建的这个融资平台表示赞许,同时希望在获得媒体的关注后,政府和金融机构能为小微企业带来“及时雨”,解除资金“旱情”。
面对资金压力,“小微”齐喊“差钱”
自4月1日发布“小微”征集令以来,本报已经收到百余份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情况表。面对资金压力,小微企业齐喊“差钱”。
刘先生是我市一家农产品公司的负责人,从事农产品批发工作。公司成立10多年来,规模不断扩大,员工从最初的两三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几十个人,年销售额逐年攀升,销售渠道多,辐射全国10多个市。
刘先生说,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产品资源很丰富,因此这些年公司的发展速度很快,但流动资金不足一直是公司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是“短、平、快”,在农产品批发行业表现得尤其明显。“客户对农产品的新鲜度要求特别高,我们只要接了订单,就必须在第一时间给客户发过去,所以流动资金的需求量特别大。”刘先生说。
说到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刘先生叹了口气说:“前几天我接到湖南常德一名客户的电话,要我们发过去80吨麸皮,但目前公司流动资金有限,我拿不出足够资金寻找货源,只能忍痛回绝了客户。”
跟刘先生一样,韩先生也同样面临资金紧缺的发展瓶颈。
刘先生说,这几年,他试过向银行申请贷款,但由于缺乏固定资产抵(质)押物,无奈之下只能向亲朋好友借钱。
韩先生坦言,银行借贷门槛高不说,放款时间也很长,对做批发生意的他来说,“实在等不起”。
期待更多创新,摆脱“成长的烦恼”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小微企业和有关专家纷纷呼吁政府出台更多扶持政策,金融机构推出更多为“小微”量身打造的信贷产品。
刘先生说,他们公司虽然缺少固定资产抵(质)押物,但是能出具纳税证明,而且有不错的经营业绩,市场前景广阔,“如果能凭借这些条件从银行拿到贷款,‘小微’的希望就更大了”。
专家表示,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小微”发展的大问题,要想摆脱这个“成长的烦恼”,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小微”三方面共同发力。目前,我市各银行大都成立了专门的机构来服务“小微”,下一步,应该继续提高服务水平,比如针对“小微”的特点,大力开展金融产品创新,推出灵活多变的信贷产品。在等待“输血”的过程中,“小微”自身也要增强“造血”功能,加强自身建设。
本期,我们继续刊登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情况表。您如果有融资需求,快来填写情况表并反馈给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