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今年,市教育局首次联合公安等部门加大户籍审查力度,杜绝小升初过程中为择校而虚设、挂靠、迁移户籍的现象。(见本报昨日A08版报道)
联合相关部门严查
能否真正消除大班额
大班额,对挤进去的学生是负担,对进不去的学生则意味着不公。这些年,社会对大班额现象认识日益深入,采取了划片入学等措施进行治理,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要想根除,何其难也!
这一次,我市教育部门首次联合公安等部门加大户籍审查力度,杜绝为了择校而虚设、挂靠、迁移户籍。应该说,这一措施有助于缓解大班额现象,但能否成为治本之策,仍有待观察。
其一,尽管通知明确,学生报名时,须持有监护人相关证件,比如户口簿(户主必须是父母)、房产证(房主必须是父母)。但学校能否在硬关系面前把好“关系生”的门槛?
其二,既然有虚设、挂靠、迁移户籍的现象,就说明有人有能力打通相关部门的关节。与教育部门联合严查违规行为的各部门,会不会出现“自查自纠”的问题?面对众多待查者,有足够的检查力量吗?具体怎么查?重点该查谁?
教育资源配置均等化是根本
学校说挤,老师喊累,孩子叫苦,尽管副作用这么大,广为社会诟病,为何大班额还是横亘在洛阳教育面前多年?
对于这些不利影响,一些家长并非不明白,可为啥还要找熟人托关系,甚至不惜买房子迁户口,非要把孩子送进去“受苦”?
很简单,凡是存在大班额的学校,绝大多数是师资力量雄厚的好学校。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两所门对门的学校,一所一个年级有四五百人,另一所同一年级仅有区区百人了。有名气、有师资,教室人满为患;无实力、无资源,学校渐渐“空壳化”——大班额现象的根源还在于优质教育资源匮乏,有需求就有市场,家长就能找到办法。
不管是在教育界喊了多年的“西高东低”,还是城市发展、人口增长与教育投入不足的矛盾,都指向一个方向:杜绝大班额,部门联动有必要,但更关键的是,在整合提升薄弱学校的基础上,加大教育投入,拓展优质教育资源,让想上好学校的孩子不出辖区就有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