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4版:河洛评谭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清退会员卡:反腐当保持“触角敏感”
能助一把力 咱就别犹豫
被“污名化”的何止是基层干部?
微论撷英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3 年 5 月 29 日 星期    【打印】  
洛浦听风
被“污名化”的何止是基层干部?
□本报特约评论员 邓海建
    【新闻背景】 据媒体调查,超过半数的受访基层干部认为当前社会对其存在普遍误读、误解,甚至丑化的情况,超过六成的基层干部认为被“低估了”。他们认为,“个别基层干部的贪腐行为”最影响基层干部的形象,七成基层干部焦虑“社会舆论不公平不公正”。(5月28日《人民日报》)

    相信所有的委屈与不满,都是真实的委屈与不满。但无论是基层干部还是小学校长,无论是产业工人还是外来务工人员,每个群体都有自己的不堪与辛酸,如果都来诉苦,都会比窦娥还冤。

    有两点是肯定的:一者,在一个“压力山大”的转型期,权势阶层的落寞与孤单,再怎么合情合理,放在众声喧哗的背景下,都是一声娇嗔;二者,所有的不被理解,要么是虚妄的矫情,要么是渠道不畅。

    基层干部的“不被理解”,奇怪吗?因为房姐与表叔,公务员是不被理解的;因为医患纠纷,医生是不被理解的;因为垄断价格,资源能源等国企是不被理解的……这些误读的背后,处处都有制度的影子,时时都能见识到缺乏公开与透明博弈的悲怆。

    理解的背面是信任。2013年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社会的总体信任指标在2012年进一步下降,已经跌破及格线。不理解,才会不信任。但那些不被理解的、被“污名化”的社会群体,在牢骚满腹之前,给公众提供了多少相互了解、彼此理解的机会?

    悖逆公序良俗的事情,是不需要理解的;懂得谦抑与敬畏的权力,从来都不会被误会。当我们忽然发现被“污名化”的何止是基层干部时,确实需要静下心来想想:怎样才能让权力与权利之间,作为与监督之间,欲念与法纪之间“理解万岁”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