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日前,中央纪委下发《关于在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开展会员卡专项清退活动的通知》,要求纪检监察系统的在职干部在6月20日前,自行清退所收受的各种名目的会员卡,做到“零持有、零报告”。(见本报昨日B02版报道)
自我“开刀”,限期清退会员卡,无疑是记反腐重拳。它体现出的倡廉意图,释放的积极信号,也呼应了公众对反腐纵深化的期许。
反腐不可留盲区,而应保持“触角敏感”。
如今,反腐之剑从公共场所指向私密场所,又指向了“会员卡腐败”,这拓展了反腐视野,对拒腐防变有着导向意义。应该看到,时下,随着反腐深入,有些官员也在“升级”受贿形式,不再明目张胆,他们会避开直接收受钱财、银行转账等途径,以规避风险;相比之下,会员卡因颇具隐蔽性,不易被发现而受到青睐。官员可以会员身份进入会所,进行奢侈消费。而“唯会员准入”的会所规定,也会形成“防火墙”,将媒体、民众等隔离在墙外,减少了官员“被曝光”的概率。
据媒体报道,某些豪华会所对官员免费赠卡,比如高尔夫球卡、购房卡等,价值不菲。而会员也成了身份象征、地位标志,也满足了部分官员“身份消费”的欲求。
中央纪委剑指“会员卡腐败”,或能让反腐拓宽辐射面,让依附在会员卡上的“权钱勾结”,受到切实制衡。
反腐“提标扩面”,并动真格,意义不言而喻。长期以来,我国尚无针对会员卡发行的法规,在遏制官员收受会员卡方面,缺乏可操作的法则,这使得,会员卡成腐败滋生的温床。而在不少国家,明令禁止公职人员持有奢侈消费场所的“会员卡”。
这次清“卡”行动,是纪检监察干部的带头“正己”之举,颇具示范价值。但其覆盖面也限于纪检系统内部,相信这只是“前奏曲”,接下来,它会由点及面循序扩展,并融入制度设计,成为关住权力的“制度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