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7版:独家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25 暴力教育的悲剧
18 温家宝说:“把我空投进去!”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3 年 5 月 31 日 星期    【打印】  
看家教宝典 寻幸福良方
25 暴力教育的悲剧
    2008年,我对家庭教育中的体罚现象进行了调查,在被调查的128名未成年人中,有86人遭遇过家庭暴力。也就是说,67%的中国父母动手打过孩子。

    与我的调查结果相印证的,是2007年中国政法大学进行的一项调查,其调查结果显示,近三分之二的儿童曾经遭受过家庭暴力。至于媒体频频曝光的因家庭暴力使儿童致死致残的报道,更是令人震惊和痛惜。

    行为是观念的产物,根深蒂固的中国式传统思想是滋生家庭暴力的土壤。在中国人的观念里,孩子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对其享有绝对的支配权;在美国人的观念里,孩子是独立的人,父母只是受政府委托履行养育的责任。这是东西方在教育理念上的本质差别。

    进入21世纪,保护人权的呼声越来越高,难怪有的家长对孩子动粗时,孩子质问:“因为你是父亲,就可以随便打人吗?谁给你的这种权利?怎么没见你在外面打人呢?就知道在家行凶!”

    除了观念,家庭暴力往往是由一个为人父母者的修养和性情决定的。对待弱者的态度,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性情。常使用暴力的父亲其实是心理有残疾,在外面比较压抑,在家就要彰显自己的权威,也展示自己高大的一面。

    一个习惯用暴力征服孩子的人,无论地位有多高,学问有多深,打孩子的理由有多么充分,都是素质低下、教养不够、缺乏智慧的表现。

    教育专家尹建莉说过:“打骂孩子可能解决眼前的一个小问题,却给孩子的成长留下大隐患。暴力教育能让孩子变得顺从,却不会让孩子变得聪明和懂事;能让他们变得听话,却不会让他们变得自觉和上进——暴力教育能得到一些暂时的、表面的效果,但它是以儿童整体的堕落和消沉为代价的。”

    在拳头和棍棒下长大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呢?我以为会造就两种人:一是会使孩子成为唯唯诺诺、言听计从、没有棱角、任人宰割的小绵羊,二是会成为心理阴暗、性格偏执、充满仇恨、人格残缺的精神畸形儿。

    从出生开始,孩子的精神和情感世界是一张白纸,你给予他爱,他传承爱,也会爱别人;你给予他恨,对他施加暴力,他也会恨别人,给别人施加暴力。不难看出,打人的恶习也会传承的。

    孩子有过挨打的经历,有过刻骨铭心的屈辱体验,家长的粗鲁行为潜移默化影响了孩子,在孩子心灵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孩子有意无意就接过了父母递过来的暴力接力棒。经常挨打的孩子潜意识里已经形成一种思维定式,他们遇事不会理性思考,不善于摆事实讲道理,而习惯于用拳头解决问题。再者,这类孩子都有心灵创伤,造成性格缺陷,比如焦虑、急躁、易怒等。他们把握不了自己的情绪,自觉不自觉地就会对他的孩子动武。

    一个人心理残疾远比生理残疾更可怕,在暴力下成长的孩子会丧失自尊、自信,人格的残缺会让孩子误入歧途。当然也有“成功”的,但是这种孩子往往会离成功很近,离幸福很远,一生都找不到心灵的安适感。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太阳和风比试能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外衣脱下来。风使出了浑身解数,试图把行人的衣服刮下来,结果是风刮得越大,行人把衣服裹得越紧。太阳露出了云层,微笑着把温暖送给行人,行人高兴地脱下了衣服。

    暴力教育是缺乏自信、缺乏智慧的表现。用极端手段解决孩子问题的家长就像风,他们用肆虐、摧残的方法对待孩子,导致孩子和家长越来越对立;以理解、尊重对待孩子的家长就像太阳,他们源源不断地给孩子温暖和关爱,孩子就会越来越配合。

    暴力教育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毁灭性的。一个国家,如果有三分之二的孩子都生活在暴力教育的阴影下,那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该是怎样一个样子?如果我们对孩子有强烈的爱心,对社会、对民族有责任心,就应该从自身做起,杜绝暴力教育。 (摘自《改变孩子 先改变自己》 贾容韬 著)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