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高考考点很多,考生可以就近参加考试,在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一个省或大片地区只有一个考点。后面更高级别的考试则是全国统一考试,考点设在京城,考生要跋山涉水进京赶考。所以,好多考生在京城考完试后,“多借静坊庙院及闲宅居住”,闭门苦读,投入到下一轮复习中。
这种现象,在落榜生中尤其明显。在唐代,考生考完试不离开京城被称为“过夏”,因为要在京城过夏天,而这种在高温时节仍给自己安排学习任务的被称为“夏课”。用唐人李肇《唐国史补》的说法是:“退而肄业,谓之过夏;执业以出,谓之夏课。”
在唐代,以“夏课”为代表的“复读”之风特别盛行。“夏课”主要的内容是进行诗文的创作。
需要说明的是,古代考生考完后不离京回家,是有客观原因的。古代交通不便,家庭条件好的考生有舟车乘坐,条件差的要靠步行才能到京城参加考试,路途短的耗时月余,长者耗时数月甚至半年。不少考生甚至是在地方政府或当地富人的资助下才得以成行,所以许多考生索性不回家,待在京城,这样既免了旅费和旅途之苦,又多了复习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