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广东河源市文昌经济适用房被河源市政府称为“民生大事”,它建成后能提供583套住房。今年6月19日分配方案出炉:申请人必须是市直单位职工,市解困办工作人员称普通市民无资格申请。(7月7日《南方都市报》)
好好的经适房,被活生生弄成了“官适房”。
各地蚕食经适房的花活很多,但有一点是共同的——真正拿出来供权钱交易的经适房,基本上都严重偏离了“经适房”的本意,譬如河源的这些经适房,大多是3室1厅的大户型,小区环境也十分上档次。这不禁让人联想起若干年前茅于轼先生那个著名的、被舆论批判的体无完肤的“奇谈怪论”——经适房就应该更小更不“舒服”,最好不设私人厕所。
遗憾的是,这些年过去,茅先生的观点似乎越来越显得“正确”了。一者,地方部门有意无意曲解了“保障房”的低端属性,使得经适房风险越来越大,权力寻租更是无所不用其极;二者,经适房越华美大方,程序上的漏洞就越来越多,真正需要被保障的市民能住进去的概率就越来越小。
与其建筑豪华的经适房,不如多盖点儿朴素的廉租房。因为,在程序挡不住寻租之手的时候,朴素的经适房可能本身就是最好的“防线”。
事实上,这就像低保的钱不能与最低工资标准相比一样。城市给底层群众提升的通道,商品房市场不至于癫狂无休,暂时住有点狭小的房子,不算坏事。倒是个别地方政府屡屡在经适房上重质不重量的取向,实在值得警惕,令人浮想联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