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近日,有媒体称为侦破宿舍盗窃案,山东滨州警方采集滨州学院全校5000人的DNA,引发了网友热议。有学生表示采集只针对男生,也有专家表示采集成本可能高达50万元。随后,涉事学校宣传部部长表示采集DNA是配合警方建立流动人口数据库,校方不知道是为了破案,该校已经完成采集3600余人而非5000人。(10月14日《北京青年报》)
即便我们相信学校、警方两个版本的说辞都是真相,仍经不起逻辑的质疑。
如果警方的说法是事实,就算多起盗窃案发生在其辖区,如此大面积采集个人DNA信息,在法理上也是站不住脚的。如果校方的说法是事实,不告知学生采集的责权关系、事实真相,校方对学生因此感到的不解与不安需要担责吗?至于“流动人口数据库”的说辞,显然已经悖逆了公民的认知常识:学院年年都采集DNA吗?这个城市的流动人口都参与采集了吗?
语出多门的官方解释,令采集学生DNA事件变得更为扑朔迷离。不管怎么说,弥漫在事件之上的怠惰思维,存在于事件中的信息不对称情况,都在质疑着当事警方和校方的说辞。
在人体信息保护越来越成为敏感议题的环境下,动辄数千人采血的做法,已经不仅仅是考量办案成本方面的性价比那么简单。执法者如何敬畏法律,校方如何在言行举止中培厚学生的公民意识,此事都是值得揣摩与反思的样本。
大道不畅,小道必猖。传播学者克罗斯曾提出过著名的“谣言公式”:谣言=事件的重要性×事件的模糊性×公众批判能力。数千人被莫名其妙采血,这事儿不可谓不重要;权威部门左右互搏,真相不可谓不模糊;事发于高校之内,舆论的批判与警醒意识更为强烈——面对今日的流言四起,怨得了舆论别有居心吗?
比采集学生DNA事件真相更令人担心的,是一些权力部门的“习惯性扯谎”——而沿着谎言顺藤摸瓜,也许监管部门会有更多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