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练非洲鼓的孩子们 |
|
□记者 李书平 通讯员 杨俊霞 文/图
如何才能给全校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让学生在享受知识、感受关爱的过程中快乐成长?自2002年始,涧西区东升第二小学(下称东升二小)就开始了有益的探索。如今10多年过去了,他们倾心打造的“阳光课堂”,不但给学校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也受到了全校学生的欢迎。
1 打破年级限制
喜欢哪样都能学
11月20日下午,记者慕名来到东升二小,探访该校“阳光课堂”的奥秘。
刚一走进校园,记者便被操场上热闹、欢快的场面吸引了。偌大的操场上,孩子们被分成几拨,在老师的带领下,有的在打球,有的在跳绳,有的在习武……
校长毛晓娟介绍,为了给全校学生提供一个张扬个性的舞台,早在2002年,该校就在一、二年级开设了形体课,三、四年级开设了航模课和乒乓球课。经过10多年的不断补充和完善,如今全校已开展了包括形体、航模、乒乓球、陶笛、武术、绘画、非洲鼓、葫芦丝、牛顿实验营地、朗诵演讲团、课本剧编演、英语情景对话表演等近60个“阳光课堂”。每周三下午,全校学生都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参加为期一个小时的“阳光教育”。
“当然,学校所开设的所有课程,不收取任何费用,且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自愿报名参加,学校既不强求学生参与某一项活动,也不人为分班。”毛晓娟说,学校会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个人特点,动员学生走进“阳光课堂”,学习和感受不同活动的魅力。
毛晓娟说,每个人都是重要的。开展“阳光课堂”的目的,就是以“培养健康生命”为理念,让学生在享受知识、感受关爱的过程中张扬个性,快乐成长。
2 葫芦丝吹出民族旋律
随后,记者来到葫芦丝课堂,感受这一民族乐器的独特魅力。
还没有走进教室,一曲带着朦胧美感的《春江花月夜》,便从打开的窗子里飘进了记者的耳朵里。40多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端坐在课桌前,目视乐谱,手握葫芦丝怡然吹奏,美妙的乐章便环绕梁间。
音乐老师袁建军告诉记者,时下,学习民族乐器的人越来越少,葫芦丝作为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扎根于民间音乐的沃土,充满着神奇的魅力。为了让这一民族乐器在东升二小得到传承,袁老师购买器材,谱写乐谱,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终于把40多个孩子召集到一起,开始了葫芦丝的练习。
六年级学生李依琳说,经过刻苦训练,她已顺利通过了中央音乐学院葫芦丝9级认定。在河南省第二届“艺星中原”青少年乐器大赛中,她还荣获了葫芦丝独奏金奖。
3 非洲鼓炫出异国情调
在操场西侧,记者看到60多个孩子整齐地坐成一排,随着双手富有节奏的击打动作,他们胸前五彩缤纷的非洲鼓发出独特的异国“情调”。
负责教授非洲鼓练习的罗静老师告诉记者,当天共有67个孩子参加了非洲鼓练习,他们来自不同的年级和不同的班级。
罗静老师是洛阳市非洲鼓部落成员,在她的努力下,东升二小的“非洲鼓部落”顺利诞生。“非洲鼓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原始奔放的节奏,能给人带来心灵上的震撼。”罗静说,“报名练习非洲鼓的孩子们都特别用功,因为非洲鼓动作简单,节奏明快,所以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正是孩子们对非洲鼓发自内心的热爱,今年4月,校非洲鼓队首次参加洛阳市第四届小学生艺术节展演,就拿下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4 陶笛发出天籁之音
“把它挂在脖子上,它就是一个小饰品,把它放在嘴里(吹奏),它就是一件好乐器。”正是因为陶笛的样子好玩,又能吹出婉转绵长的天籁之音,让音乐老师王慧茹爱不释手。
“其实,陶笛有大小之分。大的如同‘烧饼’,小的就像一个‘花生’,不管是吹奏,还是把玩,都非常有趣。”王慧茹说,第一次与陶笛接触,她就有点“神魂颠倒”的感觉。于是,在她和音乐教研组老师们的共同的努力下,东升二小的陶笛课诞生了。如今全校已有近700名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成了陶笛课的忠实粉丝。
曾在全国中小学生陶笛赛上荣获金奖的五年级小笛手李程碑说:“这种乐器一学就会,一吹就上瘾。除了上课,大多数时间我都与陶笛相伴。因为练习陶笛不但提高了自己艺术修养,更为重要的是,吹奏陶笛时,要求口、耳、手、脑并用,这既让我学会了各器官之间的动作协调,同时对开发智力也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