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丙云刻唐云画稿《芙蓉游鱼图》 |
| 竹雕第十尊者罗睺罗臂搁 |
| 明代竹雕臂搁 |
|
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是以书房为中心展开的,臂搁是中国“文房清供”的特产。臂搁以竹制居多,一般用去节后的竹筒,将其分劈成三块,然后在凸起的竹面上采用浅刻平雕的手法,镌刻一些字画,通常是座右铭、诗画、赠言等。
1 臂搁类似于今天的鼠标垫
臂搁,曾经是古代文房中一件极具欣赏价值的文案用具,其称谓从古代的藏书之所——秘阁转化而来。在古代,秘阁指的是内府的一个图书档案机构,汉代以后都由秘书监掌管。秘阁一名后来又成为尚书省的别称,尚书省在汉魏时是皇帝的秘书机关。
臂搁的出现与古人的书写用具和书写方式有密切关系。过去,人们用的是毛笔,书写方式自右向左,稍不留意衣袖就会沾到墨迹。于是,聪明的明代文人发明了用来搁放手臂的文案用具——臂搁。除了能够防止墨迹沾在衣袖上外,垫着臂搁书写,也会使腕部感到非常舒服,特别是在抄写小字体时。据闻,在古代大考——科举考试时,为防舞弊,都由相关人员誊写考生试卷,十几份试卷抄写下来手臂累得不行,而有了臂搁的帮助,人就轻松多了,是不是跟今天可以支撑手腕的鼠标垫很相像呢?
另外,文人墨客们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挥毫泼墨时,将臂搁枕于臂下,一来可防止臂上汗水洇纸,二来由于竹子性凉,有祛暑功效,可得一时清爽,因而也有人管竹臂搁叫“竹夫人”。长短与镇纸相近的臂搁,还可充当镇纸,压在上面,防止纸轻易被风掀起。
2 臂搁成为展示竹雕工艺的赛场
明清以后,随着竹雕工艺水平的提高,臂搁的工艺水平也显著提高,逐渐成为展现竹刻工艺的主要器物之一。它是文人们不可或缺的一件实用器具,又因为上面刻有雅致的座右铭和各种图案,充满文人情趣和寄托,也成了旧时文人们竞相收藏、把玩和互相馈赠的物品。
明清两代的竹刻工艺发展极盛,有几位代表人物值得关注:以朱氏祖孙三人朱鹤、朱缨、朱稚征为代表的嘉定派竹刻,清代很多竹雕都沿用了其技法;以濮仲谦为代表的金陵派,他刻的《滚马图》,可以说是国宝,一个胡人牵着一匹马,那马在地上打滚,要起来却还没有起来的样子,神态动人,仿佛照相机一般,抓住了瞬间的精彩;明末“留青圣手”张希黄所刻臂搁,浮凸有致;清道光年间的名家周子岩,师从王原祁等书画大师,本身就有绘画方面的功底,所以在臂搁等竹刻方面颇有建树。
3 出自大家之手的臂搁价值更高
艺术大师不是工匠,他们在雕刻和制作过程中,加入了自己的创意。纵观拍场,但凡由历代名家雕刻的臂搁,总是价超同辈,这也成了评判竹雕臂搁价值的一大标准。
竹雕臂搁是刻制最多的竹刻品之一,也是竹雕艺术的主要代表品种之一。明清时期载入典籍的竹雕家就有两三百人之多。
随后,竹雕根据雕刻技法和风格特征,被分为嘉定派和金陵派。前者能在方寸之间镌刻山水、人物、楼阁、鸟兽,刀法精巧,艺术造诣深湛。该流派代表人物以朱鹤、朱缨、朱稚征祖孙三代最为著名,被誉为“嘉定三朱”。金陵派则以根雕和竹板刻书画见长,古朴雅致。濮仲谦、潘西凤等为此派代表人物。无论是金陵派、嘉定派,还是浙派的“留青刻法”“陷地浅刻”等,几乎都有竹雕臂搁传世。
此外,清代康熙年间竹刻高手、嘉定吴之藩的“松下人物”臂搁,福建邓渭的“荷花”臂搁等等,举不胜举,都是竹雕臂搁中的佳品。
(本文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征集收藏线索
本刊现面向市民征集收藏线索,如果您有好的藏品,如果您有不同寻常的收藏经历,如果您在收藏中有别样的感悟,欢迎致电66778866、15838571329,或发送邮件至237318389@qq.com。我们将给您提供一个平台晒晒您的宝贝,讲讲您的收藏经,说说那些收藏中的酸甜苦辣。 (本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