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立与相声结缘已经80年了。不久前,央视主持人倪萍在采访他时,曾问他如果来世再选择职业还会选择相声吗?老人坚定地点点头说:“还要说相声,还没说够。”的确,相声艺术给马三立带来了太多、太多,这里面有幸福也有辛酸,让老人怎能够割舍?
马三立无疑是属于相声的,单是他那相貌就会让人联想到相声——瘦削的身材,自称体重从来没有超过100斤,浓密的头发永远中分,与细小的眼睛相配的是一对大耳朵;一张嘴“包袱”滔滔不绝,由不得你不乐。80年的舞台生涯,中国能有几个?世界能有几个?
艺 事
马三立是相声界辈分最高、从艺最久、深受观众尊敬的大师。《卖挂票》《吃元宵》《三字经》《黄鹤楼》《夸住宅》都是马氏相声的经典之作,至于“马大学问”“马善人”更成了马三立的代名词。“马氏相声”是什么?马三立没说,可他几十年的相声作品,从对口相声到单口相声,都明白无误地告诉大家——马三立的幽默就在于把生活与舞台融为一体。别看老人在台上就像聊家常,有时还免不了絮叨两句,其实那正是他的风格。不信拿出几次演出的录音对比,完全一样。马三立曾比喻说相声就像炒菜一样讲究火候,只有恰到好处,观众才能乐,而且是从内心发出的笑声。马三立把为观众演出看成是天大的事,为此他一生都把观众视为上帝。
国 事
1952年,马三立主动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慰问团,那是常宝坤在朝鲜前线牺牲后马三立做出的选择。在坑道里、山坡上,在炮火声中,马三立的相声给战士们带来了欢笑。
编演新节目,是马三立投身党的文艺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新对子》《新百家姓》《破除迷信》到《买猴》《十点钟开始》及至后来的单口小段,马三立倾注了很大的心血。最让他引为骄傲的是那段《买猴》,他曾给毛主席演过。88岁的马三立对很多往事都记不清了,可他能不假思索地说出1956年1月12日给毛主席演出相声的情景。
毛主席看完他的演出后,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说:“买猴子,买猴子。”还提醒他:“你太瘦了,把身体搞好一点儿!”
在同年的国庆招待晚会上,马三立又把《买猴》这个节目演给周总理看。后来,每当他最艰难的时刻,总会想到能有机会为毛主席、周总理演出,做个相声演员值了!1984年,马三立入党了,这是他很久以来的追求,古稀之年他梦想成真了。
家 事
马三立在家里常常是一个人不言不语地做自己的事。他一生养育了8个子女,还有侄子马敬伯。在孩子们的眼中,他是一位慈祥的父亲,他不轻易表扬谁,也不轻易批评谁。在子女选择职业、选择配偶上,他让孩子们自己做主,但他要求孩子们孝顺。他所说的孝顺有三条:不惹祸是孝顺,娶妻生子是孝顺,等我有病时在我跟前是孝顺。老人在生活上很节俭,他常说:钱多了没用,没有也不行,人要知足。
对于与相声有关的事情,马三立在家中就显得有些固执。马家目前只有马志明一个人从事相声艺术,小儿子志良也曾想学相声,那年国防科委文工团看上了志良,马三立不同意。他说:你长得并不丑,但脸上没有“买卖”,我不能让你糟蹋了相声艺术。儿子当演员的念头就生生让老爷子打消了,其实,他更希望子孙们能多念些书。长孙马六甲考上了大学,老人非常高兴,可能是圆了他的上学梦吧。马三立上过小学和初中,这在与他同辈的艺人中称得上是知识分子了,他常常念叨这段求学的经历。今年是他曾经上过学的万全道小学(当初叫日出学馆)建校100周年,老人在医院带病接待了学校的代表,当孩子们把鲜艳的红领巾戴到他脖子上时,他高兴地笑了。
(董鹏)
(摘自《作家文摘 20周年珍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