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15版:独家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04 机会来了
10 马三立的相声缘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4 年 1 月 20 日 星期    【打印】  
利益算计 权力斗争
04 机会来了
    袁世凯的苦恼正是来源于这里。由于国内方面迟迟不找人来替换他,他就只能待在朝鲜。

    如果主管袁世凯的这位领导记忆力足够好的话,他一定能够想起袁世凯是哪一年被派到朝鲜的——那是在13年前。那时候的袁世凯还只有一个老婆,他满腔热血,剑在匣中鸣,以为去朝鲜只是去打一仗,顺便观光旅游,很快就会回来,没想到一待就是13年。

    我已经35岁了,在这个穷乡僻壤服务了13年,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官职上,都已经达到了顶峰,朝鲜国王是不会把他的王位让给我的。在这里我是老大,但是回到大清,我连上朝的资格都没有!作为一个中年胖子,我的事业曾经辉煌过,但那是多么遥远的过去,现在它遇到了很大的瓶颈。我需要新的舞台,需要人生和事业的突破。

    除了想继续升官,袁世凯急切地希望回到国内还有更加复杂的原因。

    经过30多年的洋务运动,大清的近代工业发展起来了,加上左宗棠率军收复了新疆,此后朝廷一改鸦片战争以来的懦弱之风,开展了大规模的政治和外交攻势,在国际上声威大震。这时美国刚打完南北战争,德国也刚完成统一,全世界都在炒作“大清国威胁论”,西方报纸甚至认为,当时世界上真正的强国只有四个——英法俄和大清帝国。

    但是十几年来,袁世凯清醒地认识到,这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在表面的繁荣和强大之下,大清国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内忧当然是朝政的腐败,而从外患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日本。他已经跟日本人打了十几年的交道,没有人像他那样深切地感受到日本这个邻居的阴险与可怕。

    这就是袁世凯当年放弃科举的理由,当时他只是隐隐约约地感觉,而现在他的感受更加强烈了。

    在袁世凯看来,他似乎就是那个拯救未来大清国的人。为了实现理想,他必须先回到国内,成为一个掌管兵权的真正的军事将领!

    袁世凯刚开始的办法是请示。他不停地向那位主管领导写报告,请求调回国。对于连乡试都没有考过,勉强能把字写工整的袁世凯来说,这实在是件很痛苦的事。

    1888年,袁世凯又写了一篇很长的报告,要求离任回国,再一次遭到无情拒绝。此后他不再写报告,也不再吵闹,安心地在朝鲜住了下来,找了3个姨太太,寻欢作乐,偶尔写诗或者家书日记什么的,记录一下失落的心情。在一个个早晨,袁世凯驻足在低矮的窗前,遥望帝国的方向,他想回国——可是他回不去。

    时间就是牛人最好的朋友。只要平心静气,忍耐等待,上天总有一天会眷顾到你。

    1894年新年刚过,袁世凯的机会就来了。跟前几次一样,这次又是因为朝鲜内乱。不过,如果跟前几次完全一样,那袁世凯也就没有机会回国了,内乱他一个人可以搞定,而这次是发生在朝鲜的农民起义。

    在历史上,朝鲜的这支起义队伍被称作东学党。“东学”,也就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儒、道、释三学。而起义军祭起“东学”的大旗,是要跟以基督教为核心的“西学”对抗。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大清国的国门被打开了,西方的传教士也来了,其中的一部分传教士偷渡鸭绿江,进入朝鲜秘密传教。在过去的书中,当我们说到传教士的危害时,总会讲传教士如何作恶多端、野蛮无理等,其实传教行为引发众怒的是另外一个原因。

    当时加入教会的,有很多是当地的地痞流氓,甚至是有犯罪记录的不法之徒,无论是官是民,大伙儿都痛恨这些人,但当时传教很不容易,只要有人愿意加入,教会都拍巴掌欢迎,从来不会问其人生观价值观等,所以流氓地痞很轻易就可以加入教会。因为教会势力很大,官府也不敢捉拿。这种情况几年后在大清国引发了义和团运动,而在朝鲜,他们提前一步起义了。

    就这样,为了反对西化,反对教会,他们祭起了“东学”,取名东学道,信徒就叫东学党。

    起义军的口号是:逐灭洋倭,尽灭权贵!“洋”就是指洋人,“倭”就是指日本人,可见朝鲜人民对日本人没有好印象。

    (摘自《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 作者 黄治军)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