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5版:独家连载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05 狡猾的日本人
11 赵丹最后的日子(一)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4 年 1 月 21 日 星期    【打印】  
利益算计 权力斗争
05 狡猾的日本人
    这不是一支抄起家伙就上的起义队伍,而是一支有着明确的价值观和精神信仰的队伍,这样的队伍战斗力是很强的。朝鲜中央政府派出军队去镇压,结果不到两个月起义军就占领了全州,逼近汉城。朝鲜国王急了,按照多年形成的传统习惯,他应该向宗主国大清国求援,但朝鲜国王比较犹豫。

    这么多年朝鲜虽然一直夹在大清国和日本之间,但朝鲜已经摸索出一套两面讨好、左右逢源的方法,这边恭维一下大清国要点赏赐,那边勾搭一下日本暗中做个生意捞点好处。如果请清军来到朝鲜平叛,请神容易送神难不说,日本人那边也不好交代。

    袁世凯大人出面了,他极力鼓动朝鲜国王向大清国借兵,说是鼓动,其实是施压。于是朝鲜国王慌忙向大清帝国求援,请求“上国立派天兵”。

    求援国书立即由袁世凯转发给了他的主管领导。朝廷接到这个请求乐了,因为这是维护“天朝上国”面子的绝好机会。

    但冷静下来考虑,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还要顾忌日本人。

    虽然袁世凯那次果断攻打王宫平息了政变,再次维护了大清国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但是,大清国外交部门在接下来和日本的善后谈判中吃了亏,当时大清国只想早点儿息事宁人,就和日本签署了一项协议(清日《天津条约》)。条约的主要内容是,如果将来朝鲜再发生动乱,两位大哥动手之前要互相通告一声,免得影响清、日交好。也就是说:从那以后应对朝鲜动乱,清、日任何一方都没有单方面出兵的权力。

    可以看出,狡猾的日本人虽然在军事上被老袁压制,但在外交上占了很大的便宜,他们通过这个条约实际上废止了大清国对朝鲜的宗主权,把朝鲜推向了两国“共管”的境地,日本人在大清国的专属权力中成功地插上了一腿。

    袁世凯的那位大领导犯难了。不派兵吧,朝廷一向是把面子看得很重的,而且作为保护藩属国的“天朝上国”,当朝鲜国王把求援书送到你面前的时候,你不出兵,就没有一个大哥的样子;如果派兵吧,又很可能与日本造成纠纷,因为在大清国出兵的同时日本也很可能出兵,清、日两国军队同时出现在朝鲜的领土上,擦枪走火的事情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于是,领导指示袁世凯先去摸一摸日本人的态度。

    袁世凯到了日本驻汉城公馆,向日本大使了解情况。日本公使告诉袁世凯:你看我们日本的商人已经被东学党人烧杀抢掠太多了,我们只想有一个和平的经商环境,多赚点钱,请贵国尽早派兵平息叛乱吧!

    接下来的一幕我们比较熟悉了,这在很多书里都有过描述:袁世凯给国内领导发了封电报,极力主张出兵,并说明日本大使杉村浚是他的哥们儿,日本只看重经济利益,即使大清国出兵,日本也不会派兵的,发电报时间是1894年6月2日。

    袁世凯就这样轻易地“上了日本人的大当”。因为后来的事实证明日本人关心的并不只是商民,而是如何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为了强调一下袁世凯这次上当受骗的情况,这些书中一般还会列举一下袁世凯的生活作风问题,比如经常和朝鲜的地痞流氓混在一起、出入色情场所等。

    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这些书籍忘了我们的历史主人公也是一个真实的人物,他和我们没什么两样,也要面对人生的各种困境。

    而我们在观察历史的时候,经常缺乏的是 “体制内思维”,对于一个体制内的人物,我们经常把握不准,不知道他真正想的是什么。

    我们有必要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体制内思维。

    这不是一种为了集体(朝廷、国家等等)的思维,也不是一种为了个人的思维,而是一种在为了集体的口号掩盖下为了个人的思维——表面为集体,实际为个人。但这也只是一般官吏的想法。对于身处中高位的封建官员,他们的想法还要更高级一点儿,那就是:公私两便。

    因为他们知道,天下为公,没有人愿意去干;完全为私,也干不长久。而朝廷的体制是有很多空子可以钻的,它不像有些完善的体制,公就是公,私就是私,朝廷的体制公私是混在一起的。

    袁世凯的想法就是要公私两便。

    (摘自《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 作者 黄治军)

下一篇4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洛阳社区热帖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

≡ 河洛文苑 ≡

≡ 馋猫大本营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