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国的常备军是多少呢?60万人。其中步兵47万人,骑兵10万人,炮兵3万人,另外还有一些地方团练可以参战的约100万人。
大清国与日本在海军方面相差不大。大清国有舰队4支,日本有舰队2支。
大清国的4支舰队分别为北洋、南洋、福建和广东。自北向南分别守卫从渤海到南海的海防,它们也分别由北洋大臣、南洋大臣、闽浙总督和两广总督指挥。其中实力最强的是李鸿章的北洋舰队,1000吨级以上军舰有13艘,而4支舰队1000吨级以上的军舰共有31艘。
日本的两支舰队为西海舰队和常备舰队,1000吨级以上的军舰共21艘。为了与大清国作战,日本已经着手准备将这两支舰队统一编制,统一指挥,成立联合舰队。
日本行动了。战时大本营迅速成立,制订了对大清国作战方案,这是一个海陆两军协同作战的方案,详细步骤分为两步:
第一步:陆军在朝鲜登陆,夺取汉城,接着海军从海上支援陆军占领平壤,然后把清军全部赶出朝鲜,占领朝鲜全境。
第二步:从朝鲜过鸭绿江打到大清国去。根据战局发展的情况,按照从最好到最坏打算,分为甲乙丙三种方案:
甲方案:以朝鲜为基地,派一支陆军进攻辽宁省,威胁沈阳,牵制大清国守卫渤海口的守军,趁机夺取大连、旅顺,接着陆军主力在辽东半岛和渤海湾登陆,进攻天津、北京,迫使大清国签订城下之盟。为达到此目的,联合舰队必须致力扫荡大清国海军,聚歼北洋舰队主力于海上,控制黄海和渤海。
乙方案:若大清国只以北洋舰队迎战(注意这句话),联合舰队则有取胜把握,若大清国举全国海军来战,联合舰队胜负则难料。如果不能控制渤海,而大清国海军也未能控制日本近海,则联合舰队应向朝鲜输送陆军,将大清国在朝鲜的所有军队击退,从大清国手中夺走朝鲜。
丙方案:万一海战不利,不仅未取得渤海、黄海制海权,日本近海制海权也落入敌手,陆军主力则应留守本土,保卫本土安全。在本土安全有基本保证的前提下,陆军仍然需要分出兵力通过海上远程运输登陆朝鲜,击败在朝鲜的清军,达到夺取朝鲜的目的。
分析一下这些方案:
首先,日军最为重视的是海战。一切都取决于海上决战的结果。
其次,日军最为担心的是大清国也像他们那样将全国所有的军舰统一编队,统一指挥,但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
最后,这些方案是进攻性的,只考虑进攻,防守是不需要考虑的——即使在本土安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还要分兵去占领朝鲜,什么叫疯狂赌一把,这就是。
在战时大本营成立后,紧接着睦仁指示成立“陆军中央金柜部”,归睦仁直接领导,中央金柜部有权力动用日本所有的财政资源,军费开支由它直接调拨,而不需要通过内阁和议会的同意。
在完成这些准备工作之后,日本的入朝部队成立了。他们挑选精兵强将,包括步兵、炮兵、骑兵、工兵、辎重兵等,组成了一个混成旅团,总兵力7800人,占日本总兵力的1/10。
大清国也在行动。6月5日,李鸿章在天津直隶总督衙门发出命令:调派一支2465人的淮军前往朝鲜!
虽然两国都是派兵,但它们之间有很大的不同:
任务不同。对于清军来说,他们前往朝鲜,只是帮助朝鲜政府平息东学党叛乱,而日军则是前来占领朝鲜和找机会跟清军打仗的。
兵力不同。按照国际惯例派出了一支不超过3000人的军队,日军根据对清军兵力的这一估计,制订了兵力7000多人进入朝鲜的计划。
目的地不同。清军开赴朝鲜的目的地是与东学党军直接交战的前线——仁川附近的牙山县。日军的目的地是汉城,进入朝鲜的日军迅速占领了汉城以及从仁川到汉城的所有交通要道,从而保证将来通过海路从日本继续向朝鲜增兵。
战争还未打响,在朝鲜的兵力部署上大清国已经处于下风。
(摘自《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 作者 黄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