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人骑车到会盟镇参观龙马负图寺……天气真热,行程70公里。”2004年9月,当许庆才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段“旅行记录”时,他已经加入《经典洛阳》的粉丝行列。
许庆才家住瀍河回族区五股路二街坊,今年73岁。在洛阳老年自行车协会瀍河分会的“骑友圈”里,他被大家公认为“军师”——熟知名胜古迹,俗语传说张口就来,设计线路安全科学。
“我不揽功,这得感谢《经典洛阳》。”老许笑呵呵地说。2004年9月21日,他偶然在《洛阳晚报》上发现了《经典洛阳》这个栏目,当天刊登的是《入周问礼碑:孔子与老子的剪影》。他在仔细阅读文章之后,第二天一早就骑上自行车,去那里好好参观了一番。
从那时起,老许养成了每阅读一篇《经典洛阳》,就尽量到现场看看的习惯。从偃师的二里头遗址到栾川的抱犊寨,他的行程紧跟着《经典洛阳》的步伐,报纸报道过的地方,老许大部分都去过。
“以前总感觉洛阳美,其实洛阳的文化更美,亲自到报纸报道的地方寻找历史的痕迹,听当地人讲民间传说,很有意思,很开心。”老许说。
“锦屏山在宜阳县南边,女几山我也去过,烂柯山值得去,山上有道观……”随手翻开《经典洛阳》刊发的“洛阳名山文化系列”,老许如数家珍。
10年间,《经典洛阳》刊发的上千篇文章,他一篇不落地收集整理,分门别类装订,还制作了查找目录。如果遇到对设计骑行线路有用的,他还写上“阅读感言”。老许说:“洛阳的景色美不美,看看《经典洛阳》就知道了。”在他的影响下,老许的家人也成了《经典洛阳》的粉丝,每当他外出骑行的时候,老伴和儿子就会把报纸仔细收好,等他回来“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