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播剧《红高粱》讲的是山东高密东北乡的抗日故事,那一望无际的红高粱迷倒了一大批观众。这红高粱在咱洛阳话里有个特殊的叫法:红秫(shú)秫。
普通话里的秫指高粱,洛阳话里的秫秫,指的却是玉米。在洛阳话里,秫秫分颜色,高粱叫红秫秫,玉米则叫黄秫秫或玉蜀黍。
在洛阳话里,有许多作物的名字比较独特。比如,在作物前加个“洋”字,表示是进口货:洋柿子(西红柿)、洋葱、洋姜、洋白菜(包菜)、洋芋(土豆)。辣椒在洛阳话里叫秦椒,这个“秦”字是指产地。最绝的是,洛阳人管莲菜叫窟窿儿菜,管甘蔗叫甜蜜杆儿,不仅形象,而且调动了你的味觉。
在老祖宗的语言里,很多作物用shu这个音,比如用来指高粱的秫,用来指豆类的菽,用来指黄米的黍,红薯、白薯、马铃薯的薯,还有蔬菜的蔬。《诗经》中的名篇《黍离》借地上的庄稼写亡国之痛,毛泽东“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里的庄稼却是一派喜气洋洋,可见粮食和国计民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都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此话不假。山东高密遍地的红高粱,造就了山东大汉敢恨敢爱的性格。相比较而言,以黄秫秫为代表的中原人,少了野性,却透着点儿斯文,透着点儿温和。所以,齐鲁自古多豪侠之士,咱中原出得最多的却是诗人和皇帝。
很少见到有画家专画高粱,却常见有人画玉米。黄秫秫在画家的笔下堆成小山,或者穿成串儿挂在房前屋后,它代表的是丰收的喜悦,是乡野的纯朴,也是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