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哈尔滨南极批发市场名优城的五楼,专门批发东北特产。商家说,这些特产里人参最好卖。在一家店门口,记者看到有两个人正在拿胶水粘人参,他们把一些边角料粘到人参的芦头上,粘完后就变成芦头很长的人参。人参是用来吃的,但用来粘参的胶水竟是普通的502胶。(5月4日《半岛晨报》)
502胶水糊弄出来的“野山参”,再打着“东北三宝”的幌子糊弄人。有案可稽的报道可以追溯到2005年,当年的媒体就曾以“中药材造假严重花款多 硕大野山参竟是胶水粘”为题,揭露了行业内公开的秘密。十来年过去了,“胶水人参”不仅没有因曝光而绝迹,相反还越来越“红火”。道理其实不复杂,就像批发市场上的商贩说的,“不知道你们当地是什么法律,在我们这块儿还可以,没有什么管的”。
“没人管”的准确说法是“有人没去管”。从权力构架上来说,市场监管、食安监督、质量检验等部门,从来只有强化,未曾有半点削弱。人员到位了、职权明确了,偏偏还是让“胶水人参”成了土特产中的灰色产业链,无非就是两个可能:一是虚与委蛇,明目张胆造假的背后,对应的是明目张胆的行政执法不作为;二是沆瀣一气,造假者胜券在握,还是因为早已对执法者的“七寸”玩弄在手。
毫无疑问,特色游带火的是土特产销售,但如果土特产就是靠“胶水”等糊弄人——那么,市场失范的危害,也许并不比“女导游”的辱骂来得轻柔。
假冒“野山参”等土特产,做的是一锤子买卖,且料定外地消费者维权成本高,只要本地监管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13亿人口的基数在,纵使没有口碑,一样赚得盆满钵满。这样说来,地方执法者与监管者的心思,直接决定了造假售假的猖獗程度。量产的“胶水人参”,十年妖娆不败,当真没人管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