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上午,上海市长宁区复旦小学校长董海佳受邀到洛阳复兴学校,为我市中小学校长作了《课程引领学校优质发展》的讲座。如何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开发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如何让课程更有特色,更接地气儿?董海佳以复旦小学的课程开发为例,向大家传授经验。
校长要当伯乐
“创建校本课程,一定要立足生本、立足师本。”董海佳说,新开一门课程前,他会先在学校里做问卷调查,看孩子们是否对这门课程感兴趣。
有一次,一名女生在课间找到了董海佳,问他“为什么学校开了男同学喜欢的篮球课却没开排球课”。通过调查,董海佳了解到不少女生都喜欢排球,孩子们自己提出想学的课程,学起来一定很用心。第二个学期,学校便开设了排球课,女生们踊跃报名,球技提升得也很快。
除了学生,老师也是校本课程开发里的重要一环。一所好学校离不开一批好老师。“课程开发中,校长的领导力体现在用心挖掘身边的教师上。”董海佳举了个例子:复旦小学有个校本课程,名叫“幸福的蛋糕”,这门课的任课教师,是位语文教师。
这名教师的烘焙技艺是怎么被发现的?这离不开董海佳这名伯乐。原来,由于担心市面上的糕点有添加剂,这名老师经常自己做蛋糕,有时还会拿到学校和大家分享。董海佳吃了她做的蛋糕后,心里开始盘算——她手艺这么好,不妨开设一门烘焙课,把手艺传授给学生。
不久,学校便开设了一间烘焙室。这名教师接了课,将课堂上的所有资料汇编成册,最终形成了“幸福的蛋糕”这门独具特色的校本课程。
让社区和家长参与
校本课程是高投入课程,如何利用好有限资源让更多孩子受益?复旦小学开设的“博物馆课程”“家长课程”或许让你有所启发。
上海的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类带博物馆性质的共有200多家。身边的博物馆,不就是最好的校本课程资源吗?经过对周边博物馆的特色进行梳理,学校开设了名为“爱我上海 我爱生活”的校本课程,让孩子们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拿到社会上进行验证。
家长也是开发校本课程可以利用到的有效资源。每届新生入学后,学校都会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摸清他们的工作、特长,然后根据他们的特点排课表、上课。
开放办学,不但提高了家长对学校的认可度,也让课程突破了学科内容,变得更加生活化,学生每次上课都会有新鲜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