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人头攒动,申请任何服务都要排长队……这就是近年出现的规模超大、人气超旺的“超级医院”。
记者在湖南、河南、四川等地采访发现,“超级医院”在服务公众卫生健康、承担社会责任方面发挥着“超级能量”,但其背负的“超级负荷”、无处不在的“超级竞争”和医患双方的“超级焦虑”让人触目惊心。
1 “超级医院”拥有“超级设备”
今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投入使用,新增床位3000个。由此,郑大一附院编制床位超过8000个,实际床位超过1万个。
“10多年来,全国公立医院都进入快速扩张时期。1996年,我们医院床位只有1000多个,现已增长到近4000个。”湘雅二医院副院长黎志宏说。
“超级医院”拥有“超级设备”。记者在湘雅几家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郑大一附院采访发现,上千万元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PET-CT系统(非侵入性的高科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设备)等顶级医疗设备,是“超级医院”的标配。
2 “超级医院”运营着“超级业务”
撑起“超级医院”的关键包括“超级医生”。
以湘雅二医院为例,全院职工有5000多人,其中医护人员有3000多人。
医院很多医师临床经验丰富,很多对基层医院来说属于疑难杂症的疾病,他们治起来驾轻就熟。
基础、设备、人才构筑的“超级医院”运营着“超级业务”。
郑大一附院年门诊量近500万人次、年出院病人30多万人次、年手术台数20多万台,2015年收入80多亿元。
3 “超级医院”看病“超级困难”
一名“超级医院”负责人坦承,民众过去抱怨“看病贵”,如今主要吐槽“看病难”。
排队难
无论是挂号大厅、门诊大厅还是诊室、病房,都天天排长队。在一些“超级医院”,楼梯间、住院楼走廊上、楼外的大广场上,时常可见有人打地铺。
尽管很多“超级医院”门诊或住院大楼配有大量电梯,但每一个都要等很长时间。“有时候等到了电梯也进不去,里面塞满了人。”患者家属张泽无奈地说。
挂号难
近期,湖南一名儿科名医的号被号贩子炒到500元,一些挂不到号的家长无奈花高价求号。一名患者说,谁能约到顶尖专家看病,谁就是社会上有面子的“大能人”。
预约难
眼下,全国很多“超级医院”试水“非急诊全面预约”,除看急诊的患者外,其余患者可通过手机APP、微信、电话、网络或医院自助机等预约。
记者发现,预约挂号并非灵丹妙药,有的地方只是将现场拥堵变成了“预约塞车”。“一般得提前两三周,盯着手机屏幕抢号,专家号一放出来转眼就没有了。”一名用微信“秒号”失利的患者说。
就诊难
湖南患者陈虹说,她到一家“超级医院”有幸挂上消化科专家号,但做血常规、尿常规、B超、CT等检查加上等结果花了一整天。看医生却不到10分钟。经医生诊断需要住院的病人,至少要等一个月才有床位。
加床成为“超级医院”的常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说,华西医院有4100个床位,但仍是“一床难求”。儿科经常加床,高峰期甚至楼梯间都住满了患者家属。
4 “超级医院”待解“超级负担”
“‘超级医院’过度扩张,形成了对医疗资源、优秀人才、患者和医疗费用的四大虹吸效应,造成了‘医保资金向上走,基层病人向上转’的局面。”湖南省一家三甲医院负责人说,“超级医院”破坏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人为地导致医疗资源的失衡。
专家建议,面对医改新形势,当前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相关配套设施、改革医保支付方式等,多措并举引导分级诊疗改革落地。只有以“超级医院”为龙头,打造辐射基层的“和谐医疗生态圈”,分级诊疗制度才能真正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