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从野外上了餐桌,消费者、偷猎者、商家当然是利益合谋。
近日,孟津黄河湿地一名管护员抓到两个试图潜入保护区的偷猎者,从他们的摩托车上发现大量毒玉米和被毒死的麻雀。经孟津县森林警方调查,被查获的毒玉米共计2.5公斤,死麻雀有603只。
不知道您看到昨天晚报上被毒死麻雀的照片没。那大堆的死麻雀,有密集恐惧症的人看了恐怕要不舒服好一阵。
毒麻雀干啥?九成是为了吃——当然,不是自己吃,而是卖给别人吃。
在饮食方面,中国人向来少有禁忌。从百兽之王的老虎,到百鸟之王的孔雀,从生性残忍的鳄鱼,到雄霸海洋的鲨鱼,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几乎没有不能吃、不敢吃、不想吃的。
物质生活的丰盈,让一些人的味蕾变得越来越挑剔,逐渐从“将就吃”往“讲究吃”转变。吃一些平常吃不到的菜肴,吃一些普通人吃不到的菜肴,成为一种消费偏好和饮食文化。野生动物稀缺,被商家披上“食补”的外衣,得到了一些食客的畸形追捧:有时候,吃野生动物,不只是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也是为了通过饮食差异,赢得“面子”,赚取优越感。
野生动物从野外上了餐桌,消费者、偷猎者、商家当然是利益合谋。就现实来讲,执法部门对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执行难免有所疏漏,舆论对猎杀甚至毒杀野生动物的道德抨击又难让不法者良心发现,那么,我们能否从自律开始,不要把胃口无限扩大?
食用野生动物,对健康而言,并没有什么神奇的功效,这是常识,否则,人类的祖先为啥经过千百年的尝试,最终确定食用“三禽六畜”?对那些爱“尝鲜”的食客,大快朵颐之前真得想一想——这东西,是不是被毒死的?这不是吓人,毒杀野生动物后贩卖的新闻还少吗?
当然,人吃了被毒死的麻雀之后不会像武侠小说描述的那样“毒发毙命”,但专家早就科普了——会引发迟发性神经中毒,将来会影响人的生殖系统并可能致癌。
您还想吃吗?
执法部门要管偷捕,增加违法难度,提高违法成本。吃货们也需要管住嘴,从源头上对畸形的消费文化进行纠偏,塑造健康、文明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