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过记者,做过编辑,于文字中安暖。闲来弄墨,叙一段梦里落花;静坐煮茶,沏一壶人生百味。
上小学时,特别喜欢撕日历。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墙边挂着的日历本面前,撕下昨天的那一页,看看今天的这一页。摸着越来越薄的日历本,总在想,再过十年、二十年,我会是什么样子。我得快点儿长大,长大了,有许多事可以做。
那个时候,总感觉日子过得太慢,岁月显得太长。
一年年。一岁岁。
如今,我早已不再撕日历了。那些记忆中飘落的纸片,就如飞走的蝴蝶,再也回不来了。那份记忆深处的岁月晴雨表,早已被时光搁浅,尘封为一帧帧斑驳的油画。
于是,越来越多的时候,我更愿意认同一种淡然的惜别,而且对所谓的惜别的要求越来越低。
前些日子,有一个朋友发微信感谢我,我很诧异,不记得为他做了什么。他告诉我:“除了你,从来没有人认真地听过我的故事,然后鼓励我放弃,支持我离开。”我问他现在在哪儿,他很淡然:“和你告个别,就是想告诉你,我的别离并不孤独。”
现在想想,的确如此。没有一个人真正喜欢分别,也没有一个人不想拥有真挚的人际交往。这让我不禁想起了那个把撒哈拉沙漠写得充满诗意的三毛——那个倔强的女子,灵魂的行者,她的每一次告别都写满了对远方的期盼、对人生的热情、对爱情的执着。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
元旦当天,接到了另一个朋友打来的电话,告诉我她又到了某个偏僻的小镇。朋友说,她非常喜欢那种“漂”的感觉。其实,当我们到了远方,故乡便也成了远方,惜别故乡的含义是用远方来诠释的……于是文学史上才留下了大量经典之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人生,永远交织着对远方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
耳边想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优美旋律,想起朴树泪流满面的演唱,想起每次分别时,好友牵着我的手唱起这首歌。
故乡如此,时光亦如此。
人到中年,佛性中年。一路走来,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也曾经跌跌撞撞,甚至摔得鼻青脸肿,但每一次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彷徨之后,多数竟还是意外的柳暗花明。回首过往,让人感到幸福难忘的时刻,往往就是有过短暂离别之后那些归来的温馨和安逸。
也许,每个人对惜别的理解都不同。我的理解很简单:这个世界是变幻莫测的,要让自己始终保持和社会同步,具备应对变化的能力,所以一定要学会适应各种离别。
惜别,惜的就是“别”,但是更多的是为这个“别”开启一段新的生活。对于未来,执着行进,但不刻意为之。时间的标签紧紧地贴在岁月的年轮上,你不抓紧追赶,就可能悔恨终生。
告别丁酉,迎接戊戌。让我们以惜别为名,让生活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