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缺斤短两现象,记者与市民一起对市区多个集贸市场进行暗访,结果发现“黑心秤”相当普遍,大多数受访市民都不同程度遭遇到“黑心秤”的坑骗。有的市民找商户“理论”,不仅得不到补偿,还受到粗暴攻击,而更多人则选择了忍耐,因为“就算找回去,他们也不认账。”(本报昨日A3版报道)由此不难看出,“黑心秤”现象之严重,市民维权之无奈。
“黑心秤”现象达到如此程度,是因为商户不知道“诚信”二字?还是市场缺乏相应的法律制度?笔者认为都不是。因为做人要讲诚信的道理,恐怕连小学生都知道,“诚信交易,童叟无欺”作为市场交易的基本准则,早已体现在规范市场的各种法律条文之中。但许多商户仍然敢于突破法律和道德的约束,使用“黑心秤”坑骗消费者,说明“黑心”商户为了多挣钱,宁可不顾“诚信”这一做人的基本准则,而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市场缺乏公平的交易环境。
公平的市场交易环境主要体现为对合法交易行为的保护和对违法交易行为的惩罚,有了这样一个环境,即使消费者的利益受到不法经营者的侵害,消费者也能及时获得法律的救助。
要建立公平的市场交易秩序,首先需要执法者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把各项法律、规定落实到市场交易的各个环节,特别是要为消费者维权创造足够的便利条件,让那些“黑心”商户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其次,要加强依法经营方面的宣传教育,使更多经营者认识到维护市场公平的重要性,只有经营者自觉遵守市场规则,缺斤短两现象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治理。 (何洛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