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童叟无欺,本是为商之人一种最基本的操守。可如今,这种操守却变得日益稀缺了,从接连几日的报道来看,不良小商贩们“理直气壮”地缺斤短两,趾高气扬地欺客蒙人,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秤上做文章,缺斤短两已成为了一种丑陋的“行规”。
缺斤短两虽属小恶,但是,所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整治,任由其“茁壮成长”,那么这个与民生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小恶,就会嬗变为侵蚀“社会健康肌体”的“病毒”、吞噬“信用绿洲”的“沙尘暴”,既而对和谐社会的建设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笔者以为,治理缺斤短两,教育商户诚信经营,消费者增强维权意识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缺斤短两现象的泛滥,但是更为关键、迫切与有效的是相关职能部门通力配合,强化监管。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城市治理缺斤短两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据媒体报道,为解决缺斤短两问题,北京市质监局实行集贸市场业主统一配备、使用标准的计量工具制度,因统一配秤增加的支出,政府部门将补贴一部分,严禁摊主个人购买、使用电子秤等计量器具,执法部门定期对市场进行检查,严厉处罚并公开曝光那些拒不使用统一计量器具以及存在缺斤短两问题的商贩。而三亚市工商部门整治水果市场缺斤短两的措施则更为严厉,他们除了加大经济处罚力度外,还专门精心制作了“黑心店”的牌子,并将牌子悬挂在那些严重缺斤短两的商户的摊点上,旨在警示其他商户,提醒消费者注意。结果在去年“五一”黄金周期间,三亚市水果市场的投诉量为零。
作为市场监督与管理部门,在缺斤短两这个民生问题上,不能见小恶而不惩。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在所有市场设立“公平秤”,制定处罚制度,加大惩处力度,建立诚信监督体系,给不良商贩曝曝光,尤其重要的是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诚信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期望人人都来讲诚信,依靠诚信为人处世,依靠诚信谋利获益,依靠诚信赢得尊重。 (月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