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脸是表现人们情绪、心理、神态的主角,特别是人的眼睛,一直被人们看作是“心灵之窗”。
如果说面部的表现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的葱郁高颀,我们可以从这些特征来判断树木的年岁,那么背影的表现,就是这棵树内在的年轮与地表下的根系,写满的都是沧桑与不为人知的故事。
背影是一种“隐喻”。当一个背影出现在你的面前时,你的心便开始不自觉地想像他的面容、他的身份、他的心理、他的故事。背影的“隐喻”是无声的,其不确定性,使得我们对背影产生了兴趣,使得背影超过了面部的魅力。
背影的表达是沉默,面部的任何表情在这种沉默下都显得无力。当我们找不到合适的方式来宣泄与释放自己的情感时,那种无法用言语表达,又得不到他人理解的痛苦,唯有选择不寻常的方式来抒发。通常这个时候,我们会转过身去,自己暗地里伤心,唯恐他人看见……这或许就是大音稀声,背影是感情表达的最高方式。
朱自清先生的名作《背影》,超越了一般对亲情正面描写的感动,让我们从感动中体会到了作者略带伤感的复杂心情。父亲的背影,是过去种种的真实记录,是父亲饱经沧桑的写照,在这中间,又夹杂着多少凄凉与无奈。看过油画《水边的少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白衣少女鲜亮的背影与周围黯淡的蓝绿色的对比,有一种忧郁、孤独浸入心底。在她的背后,有着多少故事让人猜测。
人们通常以为,一个背影代表着拒绝;却从未想过这样拒绝的背后又有多少辛酸——用背影来拒绝的,都是于心不忍。对他人的决绝,也是对自己的残忍,这个极端的方式,只能由背影来承担。
沉默是金。背影的含蓄,真正是此时无声胜有声。语言与表情,在这个时候也就失去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