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下午,高速公路洛阳段短时间内路面积雪,多处出现结冰,1小时发生9起交通事故,造成车辆受堵,滞留车辆达上千辆,被堵路段总长近10公里。(本报25日3版)
平心而论,如果灾害信息预报能得到各方面的足够重视并采取应对措施,这一事件或许完全可以避免,至少不会造成如此严重的滞留。
临近2008年春节,一场全国大范围的雨雪不期而至,机场一度关闭,公路几近瘫痪,铁路严重梗阻……据新华社称,前期各地信息不畅是灾害发生的首要原因。
可喜的是,在这场全国大范围的雨雪灾害发生不久,从中央到地方充分启动“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协同应对、全社会广泛参与”的防灾减灾体系,迅速建立起及时、畅通的公共信息发布渠道,全程做好实时监测、准确预警和影响评估等工作,一份份未来一周全国天气趋势预测、精细化天气预报与路况实情及时传递出去,有效地指导了群众减灾避灾。
事实证明,在面临灾害时,畅达、透明的信息能起到稳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我国目前已经建立了完备的常态化预警机制,但是要应对极端灾害天气还有所欠缺,尤其是灾害信息发布体系需要得到进一步细化与完善,通过建立起一套各地天气、交通信息联合发布机制,实现信息及时、权威、精准全覆盖,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实施积极引导,帮助人们从源头上对灾害有效预防。
诚能如是,每一次自然灾害,我们都能从容应对。(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