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角小学的硬件设备不是最好的,但在信息技术和课堂的紧密结合方面可谓天衣无缝。”说起5月下旬,代表我省参与全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运用成果展示会,坛角小学校长乔宏超细细地分析了他们学校所占的优势,并向我们展示了坛角小学师生教学互动微课堂。
据了解,坛角小学是我市唯一参与该展示会师生展示的学校,和郑州的两所中学代表河南三万多所中小学在展示会上展示了河南省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的运用成果。
展示 水到渠成 不为应用而应用
坛角小学的美术老师郭晓丽是参与展示会的老师之一,她向我们展示了一节精彩的美术课——《色彩的联想》。
这一节课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郭晓丽要让学生们通过联想,掌握冷暖色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在讲这节课之前,郭晓丽已经找了很多资料和图片,放到了自己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的空间里。
多种手段导入 刚上课,一阵阵的海浪声传来,接着,郭晓丽又播放了一段风声,然后,她问学生:“如果在冬天,听到这样的声音,你会感受到什么?”学生们回答“冷”;郭晓丽在事先备好的资料中找到一张火的图片,又问学生有什么感受。
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和学生看到图片的感受,郭晓丽引入本节课——自然界中的声音和现象会让人产生不同感受,那么,色彩能不能让人产生不同感受呢?
资源利用到位 郭晓丽的课离不开信息技术,她展示一组风景图片,里面有蓝色的大海、绿色的山林等。之后,她让学生谈在炎热的夏天,看到这些图片产生的联想。学生们的回答有:凉、清爽等。郭晓丽让学生们观察图片,总结能带来凉的感受的颜色。学生们很自然地总结出了绿、蓝等;接着,她展示炼钢炉等图片,让学生们总结能带来热的感受的颜色,大家纷纷总结出红、橙等颜色。
上述课堂活动结束后,郭晓丽水到渠成地引出冷暖色的定义。因为有了直观的认识,学生们掌握起来容易多了。
信息支持不可少 在应用方面,信息技术的作用就更加明显了。郭晓丽让学生们形容过年、丰收时人们的心情,并展示图片;让学生们观察激动、高兴时,会用什么颜色表示,大家总结出激动、高兴时可以用暖色;同理,要表现悲伤、凄凉的画面可用冷色。接着,郭晓丽打开音乐,让学生们判断哪些音乐能让人联想到冷色、哪些能让人联想到暖色等。
思考 教育行为 因教育技术而改变
乔宏超说,郭老师对信息技术的运用非常自然,她不是为了运用而运用,也没有把资源当成一个小黑板,信息技术与她的课,是融合在一起的。学校的硬件设备不是最好的,但在信息技术与课堂融合方面,他们经过了一个摸索的过程:在整合阶段,信息技术只是教学工具,是块小黑板;在结合阶段,信息技术是辅助教学的外力;在融合阶段,信息技术则是互动的平台,是教学的一部分,是离不开的东西。
信息技术改变了课堂模式。以前课堂在教室,有了信息技术平台,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而课堂则成了展示和互动的阵地。学习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拓展、延伸到了课外;教师的作用也在改变,他们主要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展示、点拨、检查、梳理、再现等。
据了解,在5月下旬的展示会上,还有一些学校展示了录播课堂、写字软件等。乔宏超说,教育技术,已经改变了教育行为。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让信息技术更好地与课堂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