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三彩风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9年5月18日 星期
/村夫野语/
经营一种生活


顺着王城大道一路向北,快到高速路口的右边,有一个叫刘家寨的村落,村民都从原来的低洼处搬到了岗上,老村荒废已久。

老村的植物都伸长了脖颈,踮着脚尖生长,争夺高度、空间、阳光。它们凭借各自的优势相互推搡、缠绕、堆积。它们占领了村里所有的空地,侵入了所有的庭院,在残垣断壁上生根,在角落里葳蕤,就是门楣屋顶也不放过,看谁能够捷足先登,谁能够临风而立,谁能够居高临下。

每一个院落的破损程度都不一样。一处房屋部分坍塌,椽子散落一地,横七竖八。一个屋檐的柱石不翼而飞,用砖头代替。有的或门槛缺失,或窗棂洞开。深宅大院本来光线不足,植物掩映,愈加幽静;胆小的,白天也未必敢独自进去。旧书籍、桌椅板凳、锅碗瓢盆、黑白照片、架子车犁耙木耧、纺车织布机、马灯煤油灯、木匠用的刨子凿子等不定躲在哪个角落里,唤醒记忆,温暖亲切。

传统建筑无非是青砖蓝瓦、石块、泥土、木质而已,呈现的美是质朴的纯粹的内在的,传统建筑不仅是建筑,也是艺术,有着显著的文化烙印、民族个性。传统建筑都是用手工完成的,不可复制,是打造者内心世界的一种呈现和释放,有温度有情感。传统建筑有岁月之美,越久远越沧桑厚重,荒废之后依然很美——破败残缺的美、悲怆决绝的美。

一所很大的地坑院,村里人叫作“八亩地坑院”。地坑院低调内敛,不近距离看很难发现它。从上面看下去宁静幽深,在下面往上看气势逼人。一小部分已坍塌,整体完好,打扫一下就可以入住。古人做什么都力求做到精致入微,比如砖缝,每一层的砖缝都是笔直笔直的,粗细均匀,根本看不到砖头凸出或凹进,抬升或降低,整体的砖缝就是一种优美的线条和图案。

八亩地坑院都是挖出来的,对简单的工具而言,一个家庭而言,绝对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完全能想得出过程中的劳苦,那种劳苦让人吃饭时懒得洗手洗脸,睡觉了懒得脱衣服,躺下去就鼾声如雷。据说主人头上都生了虱子、身上长了跳蚤,历时三冬三夏才完成。地坑院是一种创造之美、力量之美、生命之美。

在村口处有介绍刘寨的文字,第一句就是“以耕读为业”。耕读是国人传统的一种生活方式,其实也是国人的一种信仰,历史上造就了那么多的隐士,绝非偶然,莫不是对耕读的最好解读。我的理解为:耕是体力,读是脑力;耕是单调枯燥,读是诗情画意;耕是物质,读是精神;耕是现实,读就是理想;再深入一点,耕是入世,读就是出世;耕读组合就是务实和浪漫。

刘家寨的先人们早已作古,我们无法相识,无法面对面地交谈,但一点儿不阻碍我们沟通,我从刘家寨的老村里已经读懂了他们。刘家寨处于邙山之中,有山;瀍河把村子一劈为二,有水;邙山无卧牛之地,有历史文化,北魏孝文帝的长陵就近在咫尺;刘家寨的先人们把村子安放在这样的环境里,是不错的选择,对未来一定充满了憧憬;在这里生活,真的让人羡慕。

哪天劳作困顿了,读书也乏味了,就去老村转转吧。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