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4版:爱家·亲子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宝贝秀
让孩子的脑袋
装满智慧
避开育儿 六大误区
核桃稠粥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 年 12 月 3 日 星期    【打印】  
让孩子的脑袋
装满智慧
毛艳霞
  昨晚吃饭时,我告诉儿子:“最近妈妈很忙,要出去讲课、旅游、开会,这几个周末都不能陪你玩了……”还没等我说完,儿子就伸出小手摆摆,说:“不要紧,不要紧,我自有办法去见你。”我好奇地问:“你怎么见到我呀?”他说:“我变成佛,驾一片祥云去见你。”

  我觉得很好笑,但没敢笑他,就说:“可是,我觉得你这个想法不可能实现呀。”

  儿子两手一摊,作无可奈何状:“那我就没办法了。”

  儿子才上幼儿园,说出来的话常让大人忍俊不禁,有时又匪夷所思。其实,细想他的这一番话和动作,我觉得一点都不奇怪,他的想法和动作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出处。比如,他听多了《西游记》故事,就有了“变成佛驾祥云”的想法;而那个非常西化的“无可奈何”的动作,则是从幼儿园的英语老师那里模仿来的。

  这些都是儿子在接受环境刺激后,自由建构的结果。有时候,老公会摸着儿子的头问他:“这里面都装了些什么?”儿子的回答是:“我满脑子都是智慧。”其实他并不清楚自己在说什么,不过我相信这是事实,因为儿童的大脑有建构一切可能的潜力。大人能做的,就是给他提供尽可能多的合适的刺激材料,而且这些材料要符合儿童吸收性的心智特点。空洞抽象的说教、符号化的文字很难让儿童在头脑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存放,不被原有的感知表象和经验所同化,即使吸收了,比如背会一些古诗、单词,也会很快忘记,甚至反过来干扰他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生活中,很多父母喜欢过多干涉孩子的行为,过早地告诉孩子大人总结出来的那些片面经验,这会打乱孩子的思维方式,甚至引起他的烦躁。如果成年人过早地把自己的经验强加给儿童,儿童为了迎合成人权威而放弃自己探索的权利,他对个人人格的建构就会受到影响,成年后也容易出现人格障碍。

  作为父母,我们要相信这样一个事实,即孩子有能力成长为他想要成为的那个人。我们只需给予他足够的爱和自由,帮助他建立三个基本假设:一、这个世界是值得珍惜的;二、人与人是可以互相关心的;三、每个人的存在都是有价值的。实际上,如果不受成人的误导,儿童会在自我建构中自然形成这三个假设,他也将成长为一个充满自信、有尊严感的快乐的人。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