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罪仇恶并非仇富仇官。
——仇官仇富并不是一种真实的社会存在,而是一种概念转移、是非混淆的臆想。久而久之,这种臆想极有可能衍变成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似乎社会真的处于仇官仇富的纠结之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厘清概念、辨明是非,阻断这种心理暗示的形成。应该达成一种社会共识:仇罪仇恶绝非仇官仇富。仇罪仇恶,能使社会保持必要的警惕,对促进社会和谐与安宁只有好处、没有害处,还可以让官员坦然做官、富人安享财富。(5月10日《长江日报》)
退休高官凭什么当独董?
——年报显示,央企多拥有七八十岁的独董,且多是前高官或其他央企领导;油气和煤炭央企上市公司独董的薪酬普遍在20万元以上。所谓独立董事,指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部任职,并对公司事务作出独立判断的董事。不过,要“作出独立判断”,独董不仅要有经验能力,恐怕还要有体力和精力。显然,很大程度上,企业不在意“作出独立判断”,而在意退休高官具有的“资源”,比如长期仕途累积的丰富人脉、关系。当然,也难说这不是独董还在官位时“投资”的一种回报。(5月10日《广州日报》)
公共财政“少取”理当优于“多予”。
——面对财政收入高速增长,人们总是呼吁政府“多予少取”。但相比起来,“少取”优于“多予”。政府将一部分国民收入收上来,用于维持政府运转,用于收入再分配,应当而且必要。但政府收入占比不能太大,收入总量不能无限制。“政府收入长期高于GDP增速、居民收入占比不断下降”这个怪圈必须打破。
(5月13日《广州日报》)
“罚款分成”蚕食政府执政资源。
——那种打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旗号的与民争利行为,那种“世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免费公路”的偷换概念式论调,那种“钓鱼执法”、“养鱼执法”甚至赤裸裸抢劫的罚款行为,不仅损害普通民众的利益,制约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在蚕食着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与经济利益相比,这恐怕是政府更为重要的执政资源。(5月13日《京华时报》)
电网撑死了,电厂饿死了。
——国家电监会近日表示,多个省市宣告电力供应紧张、出现“电荒”的声音、存在一定的缺煤停机现象。发电厂是生产厂家,电网是物流。可整个电力行业营业收入的65%,让国家电网一刀切走。电厂巨亏,电网暴富,电厂面对这样的蛋糕切分,不掀翻桌子才怪。于是,电厂停工了:我“停机检修”,你奈我何?电网与电厂打架,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苦了当地百姓,苦了当地经济。(5月13日《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