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开学第一天,信阳市淮滨县第一中学初一女生万灿灿因寒假作业未完成,加上考试“接二连三考砸,已经确定自己没有了希望”,留下一封遗书,离家出走。尽管5天后,想家的万灿灿与结伴出走的女同学又回到家中,但在当前应试教育环境下如何教育未成年人,再一次引发我市不少家长和教育人士的反思。
孩子的心理素质不容忽视
因为寒假作业没有完成,还有接二连三考砸,让万灿灿选择离家出走,在常人看来,万灿灿的心理有些脆弱。
心理学博士张强认为,除去家长和学校方面存在的因素外,孩子的心理素质不容忽视。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心理形成的暴风骤雨期。”张强说,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孩子在“明晰”与“模糊”之间左右徘徊。一方面他们叛逆、狂热,另一方面,他们又敏感、细腻。但很多家长,甚至部分老师都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于是,他们看到的只是孩子消极的一面,而忽视了孩子渴望理解、要求平等的心理诉求。
心理咨询师贠劲松认为,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外界的任何一种刺激,都有可能引起他们情绪上的较大波动,女孩子尤为敏感。当她们在学习或者生活中与老师、同学和父母交流不畅时,她们的亲情观、人生观以及学习态度都可能出现偏差。如果缺乏足够的自信心,甚至会因为某一事情突然发生,自己又无法进行自我疏导和抉择,而出现诸如离家出走、轻生等无力的反抗行为。
贠劲松说:“因此,作为父母必须明白,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在与孩子进行交流时,先要学会尊重孩子,最大限度地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和家庭环境。如果动不动就对孩子发火,甚至加以贬低和训斥,不但起不到教育效果,相反则有可能引起极端事件的发生。”
分数成为压垮孩子的稻草
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说,现在的学校按考试成绩的高低来排名次,有的学校甚至把班级分数和相关利益联系起来。在分数至上的环境下,分数不仅仅表代了学生的成绩,也成了老师教学水平的“温度计”。老师狠下心来抓分数,很多时候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张强说:“从我了解的情况看,每次考试后,老师都会把学生的各科分数、主课分数、班级名次、全校名次用短信的形式告诉家长,这不但增加了孩子的压力,同时也增加了家长的压力。”
分数是孩子成绩的表现,但并非唯一的表现。可悲的是,应试教育的结果就是以分数的高低论成败,而分数则成了压垮孩子心理承受力的最后一根稻草。
家长要找准自己的位置
对学困生来说,宽容是一种理解。这不但需要老师的理解,更需要家长的理解。
遗憾的是,很多家长由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往往不自觉地发生身份错位。家长不是老师,作为家长,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孩子的成长,而不是成绩。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家长最重要的责任。
张强说:“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精彩的一面,聪明的家长都能从孩子身上看到闪光的地方。唯有如此,孩子的身心才会健康;唯有如此,家长才算得上聪明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