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上海、武汉等地已陆续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类竞赛。但仍有不少家长对各类竞赛证书情有独钟,削尖脑袋想让孩子多参加比赛、多拿证书。
这些家长不仅在想,而且在行动,不太光明的行动。近日,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以下简称“华杯赛”)陷入泄题风波。“华杯赛”的初衷是鼓励热爱数学的小朋友,更好地发展兴趣,成为小小“华罗庚”。但家长动用权力、财力和人际关系,“偷”来题目让孩子考高分、拿证书,使“华杯赛”失去了原本的意义,最终沦为“拼爹游戏”。
考场上,孩子们拼的是才智;考场下,家长们拼的是权势。用权用钱摆平考试,培养不出“数学奇才”。真正的“数学奇才”,不需要家长暗箱操作,照样可以出类拔萃。
22岁的刘路近日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20日下午,中南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尧学对外界宣布,破格聘任该校数学与统计学院刚毕业不久的本科生刘路为教授级研究员,并给予100万元重奖。刘路获此重奖,是因为他破解了悬疑17年的国际数学难题。
这位“数学奇才”成功的秘诀是什么?据刘路的中学老师回忆,刘路从没参加过奥数班,他只享受数学带给他的乐趣,从不被分数左右。
兴趣不仅可以为学习增添乐趣,而且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在近日举行的第32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专家们发现,有些学生交出的项目报告,甚至达到了本科生毕业论文水平。专家认为,参赛作品“高深化”不足为奇,因为,越来越多的青少年科技比赛逐渐淡化了“功利”因素,回归到了兴趣本身。
让孩子的学习目的不那么“功利”,给孩子一些放飞心灵的空间,也许年少的他们就能还给家长一个大大的惊喜。
前几天,重庆渝中区大同路小学六年级学生黄鹤松就凭借独特的判断能力,成功救助了一个被拐卖的儿童。 21日下午,黄鹤松独自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一个男人正在骂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儿,样子看起来很凶。也许在很多人眼里,这是再普通不过的“家长教育自己孩子”的场面。然而,黄鹤松却多了个心眼儿,他看到男人离开后,上前一问,发现小男孩儿并不那个男人的孩子,于是他将小弟弟带走交给了警察。
学习不是生活的全部,证书也不是能力的象征,家长要做的是培养孩子对学习、对生活的兴趣,而不是为孩子包办一切,“偷题”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