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曾经的中文核心期刊、著名文学杂志《大家》一号两刊被媒体曝光:其“理论版”与正式版刊号、刊名相同,装帧类似,并大肆收取版面费,成为名副其实的“野鸡刊”。据推算,该“理论版”《大家》每年为杂志社敛财不少于2000万元。(6月25日《中国青年报》)
据悉,《大家》所谓的“理论版”,专门针对有论文考评需求的客户,依靠收取版面费的形式代发论文。这种盈利模式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且处于供需两旺的状态。《大家》放下文学期刊的清高架子,向现实的市场利润低头,大量增发“野鸡刊”,目的就是从中牟利。而其之所以走上如此畸形的道路且“乐此不疲”,就是因为有论文考评体系这一肥沃土壤。
我国论文发表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但其中的水分太大,可以说绝大部分论文并无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纯粹是为了应付论文考评体系。在高校、科研、卫生、出版等系统里,数百万人面临论文考评和晋升职称。如此巨量的需求,“培育”出了版面费的市场,而核心期刊则依靠优势地位成为天然的“食利者”。
有增发“野鸡刊”情况的不仅是《大家》,部分核心期刊因正刊版面有限,而论文发表需求市场又极为旺盛,在刊号资源受到管制的情况下,采取增刊的方式进行增收。虽然“一号多刊”属于违规操作,但这种打“擦边球”的做法得到默许,各方也明知“野鸡刊”上的论文没啥学术价值,却受困于考评制度,不得不共同玩起“皇帝新装”的游戏。
“野鸡刊”保证了核心期刊的利润,也由此滋生了一大批论文掮客——这些依赖于考评体系的“食利者”,才是利益链条里最大的获益方。单纯批判《大家》不应增发“野鸡刊”牟利,只能享口舌之快,即便《大家》停止增刊,也只是逼迫需求者转投其他刊物,无法就此斩断这一利益链条。因此,要想根治论文“野鸡刊”的怪现象,还得从改革考评体系入手,剔除荒诞的论文发表指标,依照个人的真实能力予以评判,而非将“宝”押在华而不实的论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