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14日,市民张小翠乘公交车看到3名年轻人主动为老人让座。随后,她掏出两元钱给还未下车的两名让座者,希望为他们垫付车费,以感谢他们给老人让座。虽然年轻人没要张小翠的钱,但这一幕感动了不少人。(见本报昨日A10版报道)
法律上没有规定谁必须为谁让座,但通过各种媒体的报道我们能够看到,让座问题引起的冲突时有发生。
这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人们对文明的需求,大家希望看到更多的人为需要帮助者让一个座。
对于张小翠的做法,也有人说多余,说这是将爱心和金钱挂钩,让文明行为变得功利化。
其实,咱大可不必有这样的担心。奖励让座者,初衷很单纯:别人投之以桃,我报之以李。这种想法,朴素而真切,值得赞许。
当然,尊老爱幼、扶弱助残是我们应有的文明行为。但在赠人玫瑰的同时,我们心里通常还是期望得到道德肯定。
文明行为需要鼓励,这就离不开道德互动。让座给别人后,得到一句感谢,收获一个微笑甚至一个感激的眼神,都让我们感到舒服。
张小翠自掏腰包奖励让座者,就是让更多乘客感受到,每个人都可以去肯定和激励让座者。
而让更多的人体会到践行文明所带来的温暖和感动,无疑将有助于城市文明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