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来临,医院又出现“出院潮”现象,很多慢性病人或病情显著好转的病人,都会回家过年,因民间有“过年不看病、不住院”的迷信说法。有调查资料表明,出院后不按医嘱行事或调养不当的人至少超过五成,这主要是出院者的心理和观念上存在一些误区。
出院后百无禁忌
以为出院后病就好了,万事大吉,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种观念是不对的。大部分病人或许不知道,只要是正规医院,都有入院标准和出院标准。一般来说,存在一定危险性的病人,医生都会要求其住院治疗。而当患者病情好转,出院后危险程度不高时,医生就会建议其出院回家调养或门诊治疗,以免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增加病人的经济负担。因此,病人出院后并不一定意味着病就完全好了。俗话说“病去如抽丝”,经过系统治疗之后,病人身体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恢复,但还不能算是“正常人”,需要一定时间进行后续治疗和调理。
担心病情复发,谨小慎微
与出院后百无禁忌相反,另一部分病人出院后过于小心,唯恐一不小心疾病又会重新“光顾”,像林黛玉初入贾府般“唯恐多说一句话,多走一步路”,甚至长期卧床休养,走向另一个极端,此类过于在意病情也大可不必。
还有一类病人则是独立性较差,过分依赖医生,一旦出院便不知所措,事事小心,处处在意,稍微有一点“风吹草动”就很紧张。
病后就该大补
出院后适当调节饮食,促进身体恢复是必要的,但是否一定要大补、如何补则要视病情而定,不可盲目行事。比如阴虚火旺的人就不宜温补,只能清补,只有阴阳两亏的人才需要大补。而且病后强调的是调理而非补,调理与调养、调补的概念是不同的,多数人都将其混为一谈。调养以养为主,主要是通过饮食达到养的目的;调补则需要药品;而调理是强调病后适当运动、理疗以达到生理和情绪上的恢复。如果一味用药去补,说不准还会“补”出新的病来。
出院医嘱流于形式
病人出院时,医生一般会给出一些出院医嘱,如注意起居、饮食、锻炼和随诊等,而认为这些医嘱千篇一律、流于形式而不去遵守的大有人在,特别是一些老病号早就见怪不怪,殊不知这些都是医生多年临床经验的总结,并且有为数不少的患者因为“犯规”而付出过代价。这些看似简单的医嘱只要认真执行,就会大大降低“二进宫”甚至发生危险的几率。因此,患者在出院时要向主管医生详细询问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刘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