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不少地方一度冷冷清清沦为“藏书馆”的图书馆,因为免费措施的推出,今年春节竟成为最受市民和外来民工欢迎的地方。这样的现象值得深思:为了提高国人素质,我们还有多少事半功倍的事要做?
刚刚宣布免费开放的国家图书馆,春节期间比2007年同期每日增加读者流量1000人次以上。2007年12月1日在全国率先免费开放的浙江图书馆,今年春节期间阅览室人满为患,办证和书籍借阅处终日排起长龙。
第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已连续6年走低。但是,从春节各地图书馆里的读书热看,并非人们不愿读书,而是人们希望得到免费或足够廉价的读书机会。
各地的图书馆让我们失望不是一天两天了。很多图书馆不以阅读人数或阅读量为办馆目标,而是仅以“藏书量”为标准。结果书倒是收藏了不少,但出借率却不高,借阅处冷冷清清。还有的图书馆以经营文化产业为由,把图书馆普通阅读也纳入了经营范围,动辄收费,背离了办馆初衷,背离了公共设施的公益本质,落得门前冷清。
不满足于当“藏书馆”,而是琢磨如何把读者引进来,把精神文明传播出去,可以看作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回归的一种重要手段。北京、浙江等地免费开放图书馆等公共设施资源,开始实现公共资源为大众服务的功能回归。
免费开放图书馆等公共资源,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短期吸引比较多的读者进图书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和尊重知识的风气,从而提高全民素质。
培育公众的阅读热情以提升国民素质,需要公共财政把钱花在刀刃上。据悉,免收借书证年费后,浙江图书馆每年将减少150万元到200万元的收入,这一“亏损”将由省财政给予补贴。从实际效果看,这些钱花得太值得了!免去的年费虽不多,却代表了政府鼓励阅读和传播文化的态度,更满足了广大百姓对文化的需求。
如何让更多的图书馆摆脱“藏书馆”的尴尬局面,点燃更多因为收费而被阻挡在图书馆门外的市民和外来民工的读书热情,应该成为新一年各地政府思考的问题。
(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