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招将推广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方式,改“志愿优先”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见本报16日2版)。对于广大家长和考生来说,这是一项不错的改革尝试。
从理论上讲,平行志愿可最大限度地减少志愿填报的“押宝”成分和焦虑情绪,增加选择权,降低填报志愿的风险和高分落榜的几率。细思量,却发现它伴生着的一些隐忧亟待克服——
除了技术层面如因投档比例引发退档的潜在风险外,平行志愿强调“分数优先”,在突出“机会均等”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强化了“一考定终身”的负面影响。而且,有的家长可能完全按分数“性价比”来选择学校和专业,而不是统筹规划、考虑孩子的兴趣爱好及职业取向,这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十分不利。
平行志愿在保护高分考生不“落空”的同时,把高校分为“三六九等”,导致学校录取分数段过于集中,出现生源结构“扁平化”,从人才培养角度而言,这些学生水平难分伯仲,平行志愿不利于同学之间的互补。特别对于低批次学校,录取到拔尖人才的机会几乎不存在,从而导致“强校更强、弱校更弱”。
成绩优先,高分考生先于低分考生出档,同批次相对低分的考生“落选”风险增大。过去,那些临场发挥欠佳的考生可能因志愿“填报得好”而幸运地跻身一流高校,而平行志愿则可能把遭遇高考“滑铁卢”的优秀学生彻底挡在名校门外。
(石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