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13版:今日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公家禁放“开门炮”,好!
每周高论
政协委员成“救星”说明点啥?
获奖者的“淡定”与主办方的“心酸”
“立功的可能”是神马轻判理由?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1 年 1 月 31 日 星期    【打印】  
热点纵论
政协委员成“救星”说明点啥?
□文杰
  【新闻背景】 日前有市民反映,山东省济南市四里村棚户区不到20亩的三角地带住了180户居民,这些房子是20世纪50年代盖的,还是砖混房,条件很差,希望列入政府拆迁范围。29日上午,省政协委员、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邓相超亲临调研,棚户区内简陋的场景让邓委员很“震撼”。(1月30日《山东商报》)

  一个门牌号里住了8户人家,没有暖气,没有煤气,180户人家共用一个公厕。在高楼林立、繁华似锦的现代化城市里,居然还与世隔绝般隐藏着这样的蜗居,相信谁看了都不能不感到震撼。然而,最令笔者震撼的,还有早早在路边等候政协委员大驾光临的棚户区居民,还有他们令人肝肠寸断的倾诉:“反映了七八年都没有人过来看,这次我们可找到了救星……”

  在笔者印象中,被人称得上“救星”者,大多都是解民倒悬的伟人、救死扶伤的天使、扶危济困的英雄等等。政协委员深入实地体察民情,甚至有望形成提案,为民鼓与呼,受到群众的拥戴自在情理之中。但是,面对群众授予的“荣誉”,这名政协委员心中该作何感想?那些有权对棚户区改造拍板定案的政府官员们,看到这一新闻后又该作何感想?

  “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我们应该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谋利益,负责地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温家宝总理与上访群众面对面的交流,应该对各级政府官员有所启示。领导干部只有经常深入群众,善于倾听群众的呼声,勇于面对群众的批评,政府工作才能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才能让人民的生活更有盼头。

3上一篇  下一篇4